2012年8月29日星期三

小光:《教会在中国的未来走向》连载(第五章)

Print Friendly and PDF

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 www.ccaa2009.com 2012年08月29日

作者:小光

(该著作于2007年春在北京由家庭教会出版;2009年由中国基督教理学协会在美国波士顿出版)

 

第五章、教会将要在中国复兴和得胜

耶稣说:“在人所不能的事,在上帝却能。”(路加福音18:27)

教会在一代人当中就可以衰落,正如在一代人当中就能够复兴甚至得胜。[1] 如今中国教会正在步入约书亚的时代,因此作为老、中年的教会领袖们,要从天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尽快将教会的领导职责交接给青年一代,或者说是第三代的教会领袖们,[2]就象当年摩西那样。这是合时而合宜的,必将加快教会复兴和得胜的步伐。

有一点我们不可忽视,中国教会尤其是家庭教会,如今急需恢复独立的主权,从海外教会和机构的古板神学、行政和资金辖制中摆脱出来。海外的教会力量一定要扮演辅助的角色,而不是领导的角色。要想顺利有效地实现这一点,推广教会领袖的“非职业化侍奉”是最关键的一步。

根据本书的思路,中国教会未来的走向,大致会经过五个阶段:单元教会的结构重组、整体教会无形网络的形成、神学思想的规范和发展、教会的复兴和得胜、宣教事业的进行。其中,教会的复兴和得胜是中心目标。

如果中国教会和信徒能够按照前三章中所探讨的基本思路原则进行操作,尽管这些理论和方法需要在实践中继续被众教会和信徒所发展和完善,那么,中国教会的复兴和得胜是必然的,而且其速度也会令我们和世界惊讶的。为什么中国还没有获得宗教自由(或政治自由)?理由应该是明显的,因为上帝在等待中国教会的复兴和得胜。教会在中国的复兴和得胜,除了教会体制的改革和神学思想的发展创新之外,还需要一个关键的环节,那就是,教会整体和基督徒个人的信仰质量以及个人素质品格需要大大提高。

一、提高教会和基督徒的信仰质量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马太福音28:18-20)

根据耶稣这段教导可知,基督徒和教会的使命有三部分:让人们成为耶稣的门徒、为这些人施洗、用耶稣所教导的真理教育这些人。其中,对基督徒进行真理的教导和教育,是提高教会和基督徒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神学思想和教会体制的思路清楚之后,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非常迫切而具体的,需要成功有效地进行。这项工作就是怎样提高教会和信徒的信仰质量以及个人素质品格,从根本上讲,就是怎样才能培养基督徒获得高质量的属灵生命。

如今,尽管中国教会在进行大规模的神学培训,但是对信徒整体生命质量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因为这些神学教育偏重于空洞、僵化或极端的理论,脱离信徒实际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情况,尤其是中层理论匮乏,简明的基层理论没有建立和统一,从而造成事倍功半的低效培训局面。

本部分所要探讨的内容,旨在大幅度提高中国全体基督徒和教会的属灵生命和信仰,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培养耶稣的门徒、培养教会领袖、教会牧养工作的具体方式、神学思想的学术教育。

(一)培养耶稣的门徒

1、怎样传福音

(1)确定人选:当一位基督徒或教会希望开始传福音的时候,首先需要祷告,祈求主耶稣亲自将最合适的人选放在我们面前,并提供给我们机会和印证。这一点非常重要,能够避免血气之勇和人为的判断失误。当上帝将这样的人选放在我们的面前时,就能知道是圣灵在带领我们做工。

(2)祷告开路:《彼得前书》1:12说:“……那靠着从天上差来的圣灵传福音给你们的人,现在将这些事报给你们;……”当人选确定后,就要为这个人祷告,依靠圣灵的工作。祷告的内容应该是:首先,求主耶稣怜悯、宽恕和拯救这个人,求圣灵感动预备好这个人的心。其次,求主耶稣保护这个人免受魔鬼邪灵和恶人的干扰,不要有意外的打击发生在这个人身上。也可以介绍一些传福音性质的书籍或电子音像材料,让这个人学习。

(3)决定的祷告:给不同社会或文化层次的人传福音,要运用不同的具体方式。然而不论是什么人,一旦决定接受或决定实践基督信仰的时候,就要立刻带领这个人做一个决定的祷告,大致内容可以是这样的:

“亲爱的耶稣基督:我相信你就是上帝来到这个世界,成为完全的人,因此你也是上帝的独生爱子。你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是我生命的唯一救主,也是全人类的救主;所有相信你的人都成为上帝的儿女。我相信你在十字架上是为我和全人类而死并被埋葬,我相信你也是为我和全人类而复活。求你赦免我一切的罪,免去我的债。求你现在就进入我的生命,求你让圣灵现在就降到我的身上,并且进入我的身体、灵魂、心灵和生命,大大充满我。求你管理我的一生,我愿意一生跟随你,顺服你。我再一次求你宽恕我的罪和所有的过犯,尤其是宽恕我在属灵方面的污秽和罪恶(例如相信异教和无神论、拜偶像、行邪术、占卜等,把想得起来的,每一样的罪都向上帝承认)。求你也赐给我力量和智慧戒绝属灵的污染,并彻底改掉我性格、品格、心理、言语、观念、以及行为上的许多缺点和坏习惯,求你洁净我的灵魂和生命,让我能够保持属灵的圣洁和伦理道德的圣洁。主耶稣基督,求你赐给我丰盛的信仰、爱心、盼望、智慧、平安、喜乐和健康,求你赐给我永恒的生命,将来进入上帝的永恒世界。诚心所愿,阿门!”

做完决定祷告之后,带领人最好把以上这段内容打印或书写出来,让这位新基督徒拿上,在最初一个月里要常常重复这段决定的祷告,这样会非常有利于初期信仰生命的成长和基本信仰理论框架的形成。

(4)必须进行属灵洁净的祷告。耶稣在《马太福音》12:28-29中说:“我若靠着上帝的灵赶鬼,这就是上帝的国临到你们了。人怎能进壮士家里,抢夺他的家具呢?除非先捆住那壮士,才可以抢夺他的家财。”

对于任何有行邪术、民间迷信和异教背景的人,包括共产主义(幽灵)无神论者,在他们做完决定祷告后,都要为他们进行按手祷告,最好是按在头部和后心背部。祷告的内容主要是奉耶稣基督的名,靠着圣灵在我们里面的能力,斥责命令任何邪灵(“壮士”)离开这个人,宣告解除控制这个人的任何邪恶的权柄、力量和枷锁。因为我们不知道谁被邪灵所占领,而确实有一些人是有邪灵在他们里面,或者是有邪灵从外面对他们攻击和干扰,所以,我们最好对每个刚刚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人,都做这种旨在驱赶魔鬼邪灵,清洁灵魂和生命的祷告。

当你这样做了以后,就会发现这些新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和成熟,可能会比没有进行过这种属灵洁净的基督徒要快得多。尤其是某些邪灵控制人非常深的宗教,若有从其中出来归向耶稣基督的人,一定要重视这样的属灵洁净过程。对于有些人,甚至需要重复几次这样的洁净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新的基督徒做好清楚的解释工作,不要带有任何神秘的色彩,让他们接受这样的认识,如同接受对罪的认识那样,不要大惊小怪。或者,你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了避免当事人的心理负担,只是为他们进行这样的祷告,到了信仰成熟的时候再告诉他们这里面的原理和意义。

(5)祈求圣灵降入居住的祷告。《哥林多前书》6:19说:“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上帝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

在做完赶鬼洁净的祷告之后,一定要立刻做另外一个配套的按手祷告,也可以根据需要在最初阶段里重复这个祷告。这个祷告就是奉耶稣基督的圣名,祈求圣灵降在这个人的身上,并进入这个人的身体里面,进入他(她)的灵魂和生命中,与他(她)合而为一。这个按手祷告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为了让这个人的灵魂获得新的主人(耶稣基督),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成为上帝的儿女。

同样,你也将会发现,经过这种祷告的基督徒,生命成长的质量和速度是显著的,甚至是令人惊奇的。

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12:43-45中教导说:“污鬼离了人身,就在无水之地,过来过去,寻求安歇之处,却寻不着。于是说,我要回到我所出来的屋里去。到了,就看见里面空闲,打扫干净,修饰好了。便去另带了七个比自己更恶的鬼来,都进去住在那里。那人末后的景况,比先前更不好了。这邪恶的世代,也要如此。”

(6)阅读背诵《使徒信经》,或者《基督徒基本信仰原则手册》,或者是信仰概括性的诗歌。其中的内容应该大致包括如下方面:上帝创世论;人的堕落和原罪;基督徒的定义;耶稣基督是谁,即基督论;圣父、圣子、圣灵三者一位的概念;圣灵观;祷告的意义和方式;教会观;基督徒的使命;属灵的圣洁和伦理道德的圣洁;灵界的争战;魔鬼撒旦的角色;末日的审判与复活;天堂和地狱,等等。

2、基督徒生命的培养

在中国教会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单个基督徒的信仰生命质量,要将新的基督徒逐个培养成为耶稣的门徒,让他们也能够成为培训别人的人,从而保证这样的信仰传递模式在教会中不断循环下去。

祷告(祈祷)、读经和聚会是信仰成长的三大支柱。《加拉太书》5:22-26中所说明的圣灵在基督徒生命中所结的美好果实,是每个基督徒生命追求的目标和标准。中国教会目前要特别重视对15-3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基督徒,对他们进行信仰生命和教会领袖素质的培养。

(1)祷告先行。新基督徒在信仰的初期,一定要首先学会怎样祷告,从而获得丰富的灵性信仰实践经验。祷告是基督徒信仰实践中最有魅力的部分。在教导新基督徒学习祷告的时候,一定要说明祷告就是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就仿佛是与父母说话,用心灵和诚实,要避免宗教仪式化的祷告,杜绝假大空的虚伪言辞。

祷告要以耶稣基督的名义,还要具体、有针对性,“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立比书4:6)”祷告需要看到上帝的回应,要追求祷告的见证,并且是奇妙的见证,不断在生活中出现的见证。通过这样的祷告和看到上帝对祷告的垂听,信徒就能够真实感受到上帝的存在、同在、大能和对自己的爱。这样,基督徒的信仰就有实践的经验,这是非常坚固的基础。

新基督徒在信仰初期阶段,最好是向耶稣基督直接祷告,在祷告的开始说:“主耶稣基督……”,然后将所要说给主的话说完,最后是“我以耶稣基督的名义祷告(或祈祷)。”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当一个基督徒经历许多祷告的应验之后,就会知道和相信主耶稣就是上帝。因为无神论背景的中国人在接受信仰的时候,树立上帝的概念成为自然神论者是容易的,但如果要相信耶稣就是上帝,则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直接向主耶稣基督的祷告,以及看到这些祷告的奇妙应验和见证,就容易让基督徒相信耶稣基督就是上帝,从而容易理解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以及三天后的复活(林前15:3-4),这些基督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2)研读《圣经》。要带领新的基督徒学习《旧约》中关于耶稣基督的伟大预言,以及这些预言在历史中的应验。要学习《新约》中耶稣基督的教导、生平事迹和预言,要对《新旧约》进行概括性的了解。在信仰初期阶段,通过对《圣经》的这种学习和理解,建立耶稣就是基督、就是上帝的信仰根基,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要明白为什么耶稣同时又是上帝的儿子。这就是基督论的作用了。

要鼓励新基督徒背诵一些重要的经文,尽快通读一遍《圣经》,首先是《新约》,等到信仰有一定根基后再阅读《旧约》。然后,要仔细研读《圣经》,并且实践《圣经》的教导,深刻认识和理解属灵真理的特征和内涵,建立基督教灵性和理性平衡的认识论、方法论和知识体系。在信仰的初期,最好少看参考书,直接从《圣经》中获得认识和理解是最好的方式。

(3)参加聚会。《希伯来书》10:25说:“你们不可停止聚会,好象那些停止惯了的人,倒要彼此劝勉;既知道那日子临近,就更当如此。”

要尽快介绍新基督徒进入一个教会,参与教会生活,培养基本的教会观,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如同把一个小火炭放入大火炉里。这个时期(至少一年),仍然需要对这个新基督徒进行私下单独的信仰带领和培养,这项职责需要由具有信仰教导恩赐的人进行。要注意,这位新基督徒一定要同时参加一个人数不多的小组团契聚会,与他人建立熟悉的个人关系,彼此了解具体的信仰和生活需要,这样有利于彼此代祷和分享见证,鼓励带动信仰的生命成长。

(4)培养“十一”捐赠奉献的习惯。《玛拉基书》3:10有这样的美好应许:“万军之耶和华说,你们要将当纳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仓库,使我家有粮,以此试试我,是否为你们敞开天上的窗户,倾福与你们,甚至无处可容。”

要从一开始就教导基督徒正确认识并重视实践资金的捐赠。这是一种属灵的美德,是信仰敬虔的标志,是上帝所在意的事情。在新旧约《圣经》中,都强调了基督徒进行资金捐赠的重要性。每个基督徒应该不断从个人收入中拿出十分之一,在教会中进行捐赠奉献,让教会统一使用;或者是自己直接捐赠给宣教等基督教机构,或者是对一些宣教士、教会牧者、贫穷人、疾病者,等需要的人进行私下帮助,也可以用来资助一些蒙上帝喜悦的慈善事业。

总之,基督徒需要心甘情愿地捐赠奉献,出于乐意,不要勉强。如果新基督徒的信心一下子无法承受,也可以先尝试少量资金的捐赠,例如,可以从收入的二十分之一开始,逐渐增加到十分之一的捐赠。这是基督徒需要在上帝面前的私下决定,而一旦决定,就不要再后悔和改变。这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因此也是非常蒙上帝喜悦和赐福的事情。

《哥林多后书》9:7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上帝所喜爱的。”

(5)敢于完全否定自己。“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这是主耶稣基督和施洗约翰所宣讲的第一句话(太3:2:可1:15),可见悔改的重要性。然而,悔改的前提是知错和认罪,人需要首先在上帝面前否定自己,才能悔改。人的罪性让我们常常为自己辩护,不愿意自我批评和自我否定。

这种不愿意否定自己的本性态度,不仅表现在对罪和错误的承认上,还表现在对真理新标准的接受上。传统的文化和自身的习惯,共同导致了传统和固有的思维模式,而这些思维模式是需要在《圣经》的真理中进行检验和否定,从而获得自由而不断更新的思想、意识和见识,建立全新美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即“新酒装在新皮袋里”(太9:16-17)。

在这方面,《罗马书》12:2教导我们一个重要原则:“不要效法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上帝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作为教会领袖,这种品格修养尤其重要。

(6)正确教会观的建立。《以弗所书》1:22说:“又将万有服在他的脚下,使他为教会作万有之首。教会是他的身体,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在祷告有比较丰富的见证、理解基本的教义原则、对教会生活熟悉之后,就需要培养新基督徒建立正确牢固的教会观,包括对教会概念的理解、有形和无形特征、教会的属灵权柄和职责,等等。其中,对教会资金的捐赠是重要的观念和习惯,在最初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建立。

(7)理性和灵性的平衡。基督教信仰从根本上来讲,是属灵的事情(林前2:13),但是理性工具是对我们属灵信仰的强大支持和说明,是不可忽视的。

《歌罗西书》1:9-10说:“因此,我们自从听见的日子,也就为你们不住的祷告祈求,愿你们在一切属灵的智慧悟性上,满心知道上帝的旨意。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悦,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上帝。”可见,明白上帝的旨意,全面认识上帝,需要理性和灵性这两种方式的结合。因此,基督徒不仅要注意在个人生命中积累属灵的底蕴和内涵,还要学习和积累知识,不断开发头脑,保持思维活跃和自由。

因此,《腓立比书》1:9教导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知识主要是理性的,而见识则需要理性和灵性的结合。这两者共同促进智慧和爱心。

如今,在中国教会中,要重点发现并培养理性和灵性平衡的基督徒。要注意让新基督徒的知识和信心、理性和灵性都同步增长,并逐渐长大,成为大有能力智慧并蒙主喜悦的人。理性和灵性平衡的基督徒,如今在世界各地的教会中都是普遍缺乏的。从总体上看,在中国教会中,基督徒的主要弱点是理性严重不足,感性泛滥。

事实上,给新基督徒建立正确的圣灵观和真理观,往往是促进其信仰走向理性和灵性平衡的关键。

(8)神圣使命感的建立。《彼得前书》2:9说:“唯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上帝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要注意培养新基督徒从一开始就树立神圣崇高的使命感,让所有的基督徒明白,自己在上帝面前具有何等尊贵荣耀的身份,并且上帝需要自己承担教会和天国的工作。尽管每个人具体承担的角色各有不同,但是必须立定心志,要在上帝的国度和教会中,清楚明白来自上帝的旨意和意思,承担具体的使命,并将其视为一生中最高的追求和理想。

(9)绝对尊敬并服从真理。《约翰三书》3说:“有弟兄来证明你心里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乐。”

我们所说的真理,包括《圣经》中的真理,以及《圣经》中没有涉及的客观真理。

由于中国传统的儒教和佛教,以及现代共产主义信仰的影响,中国人习惯于绝对尊敬和崇拜权威人士,缺乏真理的概念和向真理负责的品性,因此在成为基督徒后,这是急需要意识到并抛弃的旧衣服和旧皮袋。在培养新基督徒建立这种“按真理而行”的美德和习惯的时候,要首先从弃绝谎言开始,并竭力注意说诚实话,表达精确,避免含糊、遮掩、夸大和歪曲。尤其是在面对挑战和压力的时候,宁可得罪人,不可得罪上帝;要么沉默,要么就开口说真理。

此外,还要在行为上尊敬真理,先从教会生活中开始,然后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都要如此,并且要敢于为真理而付出代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17:17)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按真理而说而行,本身就是在追求最高的个人利益。

(10)明白主的呼召和旨意。这是基督徒信仰生命成熟的标志。要从一开始就教导新基督徒,让他们知道基督徒能够在具体的大事小事上,通过真理的标准和圣灵的感动和引导,明白上帝的具体旨意和带领。重要的是,要让新基督徒能够在你或别的信仰带领者身上,看到足够多的这样的见证。

然后,鼓励新基督徒建立他自己和圣灵之间交流的具体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反复的祷告并看到见证来进行实践、验证和调整,以及对《圣经》教导的学习和思想,在灵性上敏感,在理性上清楚,同时排斥感觉、心理、情绪和罪性的影响。经过足够的时间、大量实例的实践经历和理性分析经验,这种通过圣灵和真理察验主耶稣基督旨意的方式就能够逐渐稳定下来,并且越来越能够准确地得到圣灵的引导和提醒,明白上帝具体针对性的旨意。

《约翰壹书》5:7说:“并且有圣灵作见证,因为圣灵就是真理。”基督徒要特别注意通过反复的实践和理性分析,运用智慧和真理标准区别哪些是圣灵的感动和带领,哪些是自己的感觉和心理,哪些是魔鬼的引诱。这是非常值得不断学习、分析、操练和总结的事情。

(11)融入社会,胜过世界。《马太福音》5:13-15说:“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他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根据《约翰福音》17:16-18可知,基督徒不属于这个世界,却在这个世界里面生活,并且是主耶稣基督差遣我们到世界中的。主耶稣让我们用真理信仰生命的光和盐,影响这个世界,也就是影响改造世人和社会。这是基督徒的重要责任。

如今,太多的中国基督徒不明白天国和世界的基本属灵原理,将基督教信仰视为如同佛教、道教一样,需要避世修炼,而不是积极深入社会,影响社会。甚至用“属灵”和“世俗”的标签画地为牢,将自己装在律法式的套子里,将基督生命的光和盐掩藏起来,还自以为属灵和敬虔。这些基督徒忘记了耶稣基督在世的时候,常常与娼妓、盗贼等罪人在一起,并影响这些人明白真理。由于这种错误思想意识在中国教会中颇有市场,导致教会在尚处于初期成长的过程中,就开始失去对社会的影响和更新力,基督徒在人们心目中也成为迂腐古板教条的修道士。更令人不安的是,主耶稣基督的圣名还常常因此蒙羞。

基督徒不仅要进入世界,还要深入社会,在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岗位中,用真理和信仰生命影响周围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同事、上司、下属、同学、战友、学生和老师,等等。要让福音真理通过你的传播和运用,渗透刚硬背逆的人心,并亲眼看到基督真理是如何摧毁邪恶的势力。基督徒还要在各样的工作和学习上尽心尽力,满有智慧、头脑、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同时,也要让世人看到基督徒属灵生命的美好、上帝同在的奇妙见证,圣洁而有权柄的品格和性情,以及积极美好的生活态度。

《约翰一书》5:4-5说:“因为凡从上帝生的,就胜过世界;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

融入社会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胜过世界是基督徒的神圣责任。基督徒胜过世界,不仅需要灵性的信心成熟,还需要高超的理性头脑。在我们成为基督徒并获得来自上帝的属灵权柄后,我们就需要用智慧将信仰实践出来,融入生活。我们需要头脑开放,思想自由,在依靠上帝的同时,也要充分履行人的责任和义务。人的责任和义务有许多方面,例如,除了真诚祷告之外,还要让理性头脑充分开动和自由的发挥,并积极努力地做事。在这方面,基督徒需要借鉴自然神论者的物质性思维模式。

基督徒的得胜是在各个领域中的:生活、工作、学习、学术、科学、爱情、婚姻、家庭、养育子女、商业、政治,对付信仰的挑战、邪恶势力的攻击、捍卫真理,等等方面。“然而靠着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罗马书8:37)”

(12)重视灵魂和身体的圣洁。《帖撒罗尼迦前书》4:7说:“上帝召我们,本不是要我们沾染污秽,乃是要我们成为圣洁。”根据《圣经》的教导可知,基督徒的圣洁,包括道德伦理的圣洁和属灵的圣洁两个方面。许多基督徒都重视伦理道德的圣洁,这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严重忽略了属灵的圣洁。这是致命的弱点,因为根据十诫命和《旧约》历史中的人物案例可知,上帝首先看重的是一个人属灵的圣洁,即:除他以外,根本没有别的上帝(或神)。属灵的圣洁具体表现在:只敬拜圣父、圣子和圣灵三者一位的上帝、远离偶像、邪术和其它异教的污染,即属灵的奸淫和污秽(参看《申命记》18:9-14)。

在《圣经》中,上帝用两种关系来表达他与基督徒之间的属灵关系:父子关系和夫妻关系。上帝是我们在天上的父,基督徒所组成的教会是基督的新娘。这两种关系的特点都具有严厉的嫉妒性和排它性,尤其是夫妻关系,在忠贞和纯洁方面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也是最为敏感的关系,容易惹动怒气和造成伤害。因此,在属灵的圣洁方面,要做一个极端主义者,这样会蒙上帝大大喜悦的。《提摩太后书》2:20-21说:“在大户人家,不但有金器银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为贵重的,有作为卑贱的。人若自洁,脱离卑贱的事,就必作贵重的器皿,成为圣洁,合乎主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

因此,以《圣经》为标准的道德伦理的圣洁和属灵的圣洁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教会整体的圣洁程度是与每个基督徒圣洁的程度直接相关的。这是教会复兴和得胜的重要属灵基础。《彼得前书》1:15-16说:“那召你们的既是圣洁,你们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圣洁;因为经上记着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

此外,《哥林多后书》7:1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既有这等应许,就当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上帝,得以成圣。”因此,作为中国基督徒在首先重视灵魂的圣洁之余,也不可忽视身体的干净和卫生,要勤洗澡和换干净衣服。

(13)爱是最重要的。耶稣基督在《约翰福音》13:34-35中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如果你研究一下其它宗教,就会惊讶地发现,主耶稣在这个命令中对门徒的定义,没有任何外在的宗教性特征,而是“彼此相爱”。《哥林多前书》13:1-13中也强调,对于基督徒来说,爱是最重要的。

也就是说,基督徒与上帝之间直接的爱的关系是最为重要的,这是保证我们能够紧紧跟随耶稣基督并明白他旨意的关键环节。《路加福音》10:41-42中,耶稣提醒马大,同时称赞马利亚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然后,就是我们与别人之间的关系要遵守爱的原则。

小结

总之,基督徒的信仰生命大致可以表现为四种责任:与主交流的责任、婚姻家庭的责任、教会和国度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具体培养每个基督徒的信仰生命,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工作。基督徒生命的全面成长和成熟的表现,可以用《彼得后书》1:3-11中的内容进行最好的总结:

“上帝的神能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上帝的性情有分。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所以弟兄们,应当更加殷勤,使你们所蒙的恩召和拣选坚定不移。你们若行这几样,就永不失脚。这样,必叫你们丰丰富富地,得以进入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永远的国。”

(二)对教会领袖的培养

《使徒行传》20:28说:“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上帝的教会,就是他用自己血所买来的。”

《彼得前书》5:2-4说:“务要牧养在你们中间上帝的群羊,按着上帝旨意照管他们。不是出于勉强,乃是出于甘心;也不是因为贪财,乃是出于乐意;也不是辖制所托付你们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样。到了牧长显现的时候,你们必得那永不衰残的荣耀冠冕。”

作为教会的领袖和神职人员,除了在上述基督徒生命的特征上要成为众人的榜样之外,还要担负起牧养教会和信徒这项重大而荣耀的职责。中国教会要立志多多培养使徒式的教会领袖,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女性教会领袖,让教会领袖的男女比例平衡。根据本书所探讨的内容,如今中国教会中的领袖主要是指牧师(Pastor)、教师(Teacher)、联络人(Net Worker)和宣教士(Missionary),其中教师包括助理牧师和团契小组长这两种角色。为了能够胜任这样严肃而神圣的领导教会和监督众信徒的责任,教会领袖应该具备下列的一些素质品格特征。

1、公认的属灵权柄和洞察力。《哥林多前书》4:20中说:“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言语,乃在乎权能。”

教会领袖的威信不是靠“按立程序”和行政权力而产生的,不是靠个人魅力、夸夸其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或有钱、有势、有权而树立的,而主要是靠教会众人公认的属灵权柄和属灵底蕴。这种属灵的权柄和底蕴,主要是通过祷告、教导、属灵的洞察力和远见、准确明白主的旨意,在众人面前有奇妙而持续的事实见证,证明主耶稣亲自与这位教会领袖同在,并常常用大能来帮助和支持他的教会工作和个人生活。

教会领袖在祷告方面要能够在众人面前见证上帝的大能;在教导上严格遵循真理,能够用简明的言语说明深刻的道理;在教会工作和个人生活中能够信靠交托,并显明这样的见证;在伦理道德圣洁方面,尤其是在属灵的圣洁方面,要无可挑剔,因为这是教会复兴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信仰和教会工作实践方面,教会的领袖不仅要有系统全面的理论,还要有实践的丰富证明。这样的话,会众们自然会公认并尊敬这位教会领袖的属灵权柄,并将他(她)作为榜样来积极效仿。

教会领袖的属灵洞察力是极其重要的。从《新约》圣经的书信中来看,大量内容是涉及教会和信徒所面对的异端邪教骚扰,以及怎样分辨和对付这些神学和信仰上的属灵污染以及相关的人物。保罗在这方面真是苦口婆心,严厉谴责,耐心劝勉,花费了许多功夫,但看起来问题总是此伏彼起的。因此,作为教会领袖,准确深刻地分辨各种神学理论、信仰教导、教会中各样人物背后的属灵真伪,是保证教会和信徒不致偏离属灵正路和真理的重要前提。《提摩太前书》4:1是这样教导和提醒我们的:“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

2、勇敢诚实正直的心灵。“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以弗所书5:25)。”这是教会领袖们学习的榜样,首先要有勇敢的心,有敢于牺牲的精神,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挑战;面对各种邪恶势力(撒旦及其恶人)的攻击和挑衅,要毫不畏缩地给予迎头痛击,誓死捍卫基督信仰真理和基督的教会,保护所牧养的群羊。耶稣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约翰福音10:11)

其次,要有诚实的心,正直的灵。诚实和正直是不可分离的。在教导信仰的时候,一定要高度尊敬真理,诚实说话、待人和行事。面对错误和邪恶要严正指出,不畏惧人的情面和势力,只喜欢真理,不喜欢不义。教会领袖一旦丧失了勇敢的心和正直的灵,魔鬼撒旦就会兴风作浪,恐吓胆小软弱的信徒,让整个教会正气不足。

对此,《希伯来书》10:35提醒说:“所以你们不可丢弃勇敢的心,存这样的心必得大赏赐。”

3、理性和灵性平衡的神学思想。中国教会领袖需要正统扎实的神学思想功底和知识体系,这种神学体系应该尽量在理性和灵性上平衡,这样可以将门派的神学狭隘性尽量降低。神学的灵性表现在坚持《圣经》的绝对权威性,通过属灵生命丰富而奇妙的经历理解神学,信仰立场坚定,通过属灵的经历和理性头脑对《圣经》的真理进行深刻理解,精通灵界的原理,熟悉属灵的争战,有正确而丰富的圣灵观,对魔鬼邪灵有深刻准确的认识。

神学的理性表现在神学知识丰富,熟悉伴随神学产生过程的教会历史,出色的护教理论和口才。教会领袖最好是受过正统的学术神学教育,《圣经》的知识扎实、丰富而系统,不仅胜任信仰的教导,还能在面对理论的挑战时善于应对和辩论。这个方面,保罗是我们的好榜样。“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辩论上帝国的事,劝化众人。(使徒行传19:8)”

教会领袖在教会中的讲道,应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属灵信息类的,偏重于对灵性的造就;知识性的,偏重于对理性头脑的造就;感动净化心灵类的,偏重于对爱心和情感的造就。因此,在讲道之前,最好能够确定采用哪一类的方式,这样在把握讲道内容方面就会更清楚一些。当然,有时候讲道的内容也可以同时具备三种类型的特征。

4、与圣灵有稳定清楚的交通。教会领袖最重要的职责是,带领把握教会的属灵方向,监督信徒不致偏离正路,躲避危险,同时能够明确知道主耶稣基督在教会工作方面的具体针对性的旨意。这一职责是重大的,不仅需要人的理性头脑和能力,更需要建立与圣灵稳定清楚的交通方式。这是教会领袖必须要学会的技能。在教会领袖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在教会重大事情的抉择上,如果教会领袖无法明确主的具体旨意和带领,那将是非常危险的。

教会领袖靠着自己的能力、知识、理性头脑和爱心,也能够做成许多美好的属灵工作。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在上帝的具体计划中做事情,亲自得到圣灵大能的帮助。这样的工作方式会事半倍功,见证如云,奇妙的结果会超过我们的所求所想。有过这种经历的人,才真正知道“主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11:30)。”

5、智慧、聪明、判断、见识、口才、知识和能力超群:基督徒领袖要有丰富的智慧和过人的见识,看透万事的属灵洞察力和判断力。因为许多事情在发生之前,就需要教会领袖能够看到;而许多事情发生了以后,则需要成功地处理。对于许多重大事情的判断,需要深厚的属灵底蕴、智慧、勇气、头脑和见识。

教会领袖的口才是什么?“司提反是以智慧和圣灵说话,众人敌挡不住(使徒行传6:10)。”渊博的知识能够赋予教会领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商,头脑敏捷而深刻。教会领袖不仅要有美好的理论,更要有过人的实践能力。

教会领袖和神学家要重视辩论,可以不轻易参与辩论,一旦参与就要击败敌对的理论,让反对者折服,让听众得到造就。保罗在这方面是个好榜样,我们不要在为真理而辩论的工作上偷懒和胆怯。 耶稣基督曾经应许我们说:“因为我必赐你们口才智慧,是你们一切敌人所敌不住,驳不倒的。”(路加福音21:15)

6、百般的忍耐和宽容、安静: 《希伯来书》10:36-37说:“你们必须忍耐,使你们行完了上帝的旨意,就可以得着所应许的。因为还有一点点时候,那要来的就来,并不迟延。”教会领袖需要宽阔的胸怀和肚量,深厚的涵养,要学会忍耐等候,尤其是要忍耐真正的基督徒。对于弟兄姐妹的错误或偶尔被过犯所胜,要在清楚给予指出的基础上保持宽容和耐心。对于这些让人心力消耗非常大的事情,要常常用祷告交托出去,并祈求主的支持,圣灵的充满。最大的宽容来自爱,要心中安静,获得从主而来的爱和心灵深处极大的平安和欣慰。要避免心理的浮躁,情绪的狂热,血气的冲动。

7、精通社会,处事精明:精通社会意味着精通政治、经济和文化。教会领袖不可脱离社会,最好保持一种有收入的社会职业,除非已经退休。要保持一种社会生活,竭力精通社会。有形教会是在社会中建立的,基督徒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社会中度过的,因此教会领袖要能够指导基督徒,如何在世俗的社会中过得胜有余的生活,如何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如何享受其中美好的社会文明和文化,例如科学和文艺(纯美学类的,不含错误信仰色彩)的文明。

教会领袖不仅要在教会中处事精明,坚持原则,同时还要能够在所处的社会中游刃有余,精明过人,应付形形色色的人,处理社交中的各种事情。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为人处事和社会生活中能够靠着上帝常常得胜,并做光做盐,让世人对基督徒刮目相看,从而归荣耀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

8、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罗马书》12:3-8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或说预言,就当照着信心的程度说预言;或作执事,就当专一执事;或作教导的,就当专一教导;或作劝化的,就当专一劝化;施舍的就当诚实;治理的,就当殷勤;怜悯人的,就当甘心。”

中国人不擅长团队合作,这是众人皆知的。这主要是传统儒教和佛教文化造成的。教会领袖要首先克服这种败坏的传统文化,根据《圣经》的教导确立团队工作原则,有意识地培养这种习惯,并彼此提醒试验,获得最理想的运作模式。注意,按照“圣徒相通”“朋友类聚”的原理挑选领袖团队成员,是明智的原则。

也就是说,一个教会或机构的教会领袖核心团体,领袖们之间不仅要具有深度愉悦的“灵里相通”,还要能够成为“密切知心的朋友”,这两点是缺一不可的,否则即使都是非常好的基督徒和教会领袖,在合作中也会问题百出,后患无穷的。因此,这就需要最早建立教会、机构或团队的领袖,从最初就按照这两种原则,建立起坚固的领袖核心团体。这样的领袖团队是最佳模式的,其事工的美好成果是令人惊奇的。

培养建立这样的团队原则和习惯,还需要注意下列一些方面:

第一、真理负责制是基督徒团队工作的首要原则。要向主耶稣及其真理直接负责,尊敬和服从真理。不看人的情面,不求人的荣耀;全心讨主的喜悦,竭力荣耀主的名。

第二、服从教会领袖的权柄。组建团队后,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要服从领导。如果自己有更好的建议,可以提出,即使不被采纳,也不要心生不满,要尊敬领导。不要拿自己的强项去比领导的弱项,领袖的角色主要是具备领导的恩赐。团队中所有成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责任尽心,同时要围绕总任务的中心。

第三、有谦逊受教的心。骄傲是团队工作致命的障碍。作为担当团队领袖的人,要谦卑而自信,明确分工,善于聆听意见,敢于否定自己的想法,杜绝嫉妒。在争论难以达成共识的时候,要表达明确的意见和观点,果断而有魄力。最重要的一点是,精通如何从圣灵那里获得指导、提醒和带领。

教会领袖要不满足现状,善于探索和学习,不断攀登,进入更高的层次。不要因为取得了令自己满意或惊奇的成果就满足了,就停滞不前了。要明白圣灵能够通过我们做更伟大的事情,但是我们作为“属灵的管道”需要不断拓宽,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谦虚受教的心”。主耶稣在《约翰福音》14:12中应许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这更大的事,因为我往父那里去。”

第四、诚实而透明的为人处事原则。团队成员彼此之间要保持光明,诚实无伪,不要遮盖事情,要坦白交流。心中有疑问或不满要及时说出来,澄清问题,避免在心理上积累郁闷和苦毒。如果不愿意说出来,就不要妄自判断,也不要暗中发怨言。要破除旧文化中的传统和为人处事的习惯;要有敢于及时认错的态度,还要彼此恒久宽容。信任是团队工作的基石,掩藏的怀疑是可怕的酵。

第五、建立严格的信誉机制。教会领袖或联络人之间,在合作共事中要建立严格的信誉机制,包括严禁谎言;杜绝掩盖性和误导性的话语;严格守时;交流清楚而准确;高度重视并承担自己的责任;言而有信;承诺的事情要竭力兑现,宁可自己吃亏;心里有话就直说;不要因为看人的面子而违背真理原则;行动及时而高效率;不要做大于信心的事情,等等。如果教会和团队中不能够建立这样稳定的信誉机制,就会效率低下,事倍功半,内斗不断,白受许多麻烦和失败。最重要的是,这样成不了大事,没有什么前途。

总之,团队工作的意识和精神,是今天中国教会领袖当中最缺乏的美德。这种丑陋的弱点,是如今在中国教会范围内,有形教会的力量无法联合的根本原因所在。《腓立比书》2:3中的教导,应该是团队工作的重要原则:“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9、谦卑而满有爱心。教会领袖最致命的缺点是骄傲,这也是最难以发现和摆脱的弱点。骄傲往往导致嫉妒,嫉妒又能导致仇恨,而仇恨导致阴间般的残忍。让人遗憾的是,教会领袖们最不愿意承认的罪就是骄傲。骄傲是撒旦污染教会领袖的生命,伤害教会最成功的手段。骄傲能够让教会领袖追求上帝国度利益的动机,在不知不觉中转换为追求个人利益、名誉和虚荣的动机。《箴言》11:2教导我们说:“骄傲来,羞耻也来,谦逊人却有智慧。” 又在18:12中说:“败坏之先,人心骄傲。尊荣以前,必有谦卑。”谦逊和谦卑能够让基督徒的生命更加健康、美丽和高贵,这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德。

爱心是教会领袖生命中重要的燃油,必须从上帝那里不断支取。教会领袖要常常感受到被上帝所爱,要常常被圣灵充满,保持与耶稣基督之间密切的私人关系,自己的爱才不会枯竭,才有力量去爱别人。教会领袖由于内在消耗非常大,属灵的生命容易干枯萎缩,这是非常危险的。教会领袖的爱心应该是基督徒生命的自然流露,能够深刻感染和影响别人。当教会领袖看到爱在众基督徒的生命当中传递,这将是何等令人鼓舞的事情。

10、美好的修养、气质、风度和言谈举止。《雅各书》3:17-18说:“惟独从上头来的智慧,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教会领袖们要注意建立以《圣经》真理为指导原则的外在形象和待人接物的方式。要非常注意外表的整洁,待人处事的光明、大方、得体,办事的诚实而到位,言辞的清楚准确。言行举止都要注意修养、礼貌、诚实、爽快、清洁而细致,尤其是说话,更要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即使是在争论问题的时候,也要在立场坚定明确的同时,竭力保持柔和的态度。要注意追求,让自己的智慧和属灵身量,以及上帝和人对自己的喜爱,都一齐增长。

《歌罗西书》4:6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

11、悄悄地干活。最后,教会领袖要耐得住寂寞,不要贪图虚浮的荣耀。要在上帝呼召的事情上满足,安静地做事,不张扬自夸,废话少说。夸奖的话让别人说,从主而来的称赞和奖赏才是喜乐无比的甘泉。

“悄悄地干活。”这是中国北方家庭教会中一位基督徒领袖的名言。让我们都这样行吧。

(三)教会牧养工作的具体方式[3]

在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517年)后,英国有一位牧师名叫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1615-1691),他在自己所牧养的教会范围内,推广了一种非常成功的信仰牧养方式:普及信仰基本原则和教义思想;对信徒进行私下单独的指导和教育。根据这种思路,我们可以在中国教会中推广下列具体的牧养模式:

1、将信徒分组。信徒的信仰生命成长过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发育阶段、修剪时期、成熟的果实期、接受呼召的时期。要将信徒根据这四个阶段进行分组,分别进行不同侧重点的信仰培养。

初期发育阶段:这个时期,是新基督徒信仰的发芽成长阶段,急需熟悉基督教信仰教义的基本原则,熟悉《圣经》的基本内容框架和四福音书,丰富地经历祷告蒙垂听、充满奇妙见证的信仰实践生活,建立耶稣基督是上帝的信仰,建立基本的教会观。

修剪时期:仿佛一棵葡萄树,要经过修剪才能结出丰盛的果实。这个时期的基督徒会经历上帝有计划的管教和修理,因此会感到疼痛和恼火。上帝所要剪去的枝子,都是基督徒生命中他不喜悦的部分,涉及生活方式、言行习惯、思维模式、伦理道德、性格品格、属灵的圣洁方面,等等。

成熟的果实期:经过修剪和塑造之后,基督徒的生命就会结出明显的属灵果实,信仰的坚定程度提高,对主的同在有丰富的亲身经历,对《圣经》的理解开始深刻,能够区分圣灵的感动与感觉、心理和情绪之间的区别。许多基督徒在这个时候开始参与教会工作,对别人的信仰产生积极的影响,“十一”奉献捐赠积极而乐意。还会重新调整生活中的理想和方向,并产生神圣使命感,希望为上帝做事。

接受呼召时期:已经与主耶稣之间建立起比较清楚稳定的交流方式,能够准确把握圣灵的带领和对真理的理解运用,清楚明白上帝的具体旨意。在第一次接受主的呼召时,可能会有挣扎、犹豫和失落感。在顺服呼召并行动的时候,就开始经历上帝深刻的同在,并见证到奇妙的成果,信仰生命会更加旺盛,并按时结出丰硕甘甜的果实。这个时期,许多基督徒成为教会领袖,通过不同的方式从事教会和天国的事业。

2、教会牧者的统一带领。不论在教会中怎样将基督徒分组,对教会全体进行统一的信仰培养是不可忽视的。这种培养主要是通过在教会中面向全体的讲道、见证、通知、讲课、全体参与的祷告、敬拜、赞美、圣餐、洗礼,等等统一的教会活动。要注意清楚而简明地统一神学思想,运用简明信仰手册对基本信仰原则的认识进行归范。

3、私下接触,因材施教,单独培养。这是信徒生命成长最实用和高效率的培养方式。也就是说,要单独在私下培养基督徒的信仰,要在教会外信徒的生活中带领信仰,不要只局限于在教会中的讲道和主日学。使徒保罗正是这样做的,《使徒行传》28:30-31中说:“保罗在自己所租的房子里,住了足足两年。凡来见他的人,他全都接待,放胆传讲上帝国的道,将耶稣基督的事教导人,并没有人禁止。”此外,保罗培养提摩太,也是采用这种模式。

这种信仰培养模式,需要配套的教会体制模式。在本书第四章中提到的小家庭教会的模式,以及三自教会或农村大家庭教会分成小组或团契的制度,能够保证私下进行单独信仰培养的可行性。这种模式能够保证信仰生命高质量的成长,但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心思。事实上,即使是一个有教导恩赐的基督徒,由于需要对每个基督徒进行单独培养,最多也只能在同一个时期,私下单独培养5—7个基督徒的信仰生命。

因此,一个牧师在建立教会的初期,就要建立这种私下单独培养信仰的模式。同时,也要注意用这种方式培养一些有潜力的基督徒成为教会领袖,然后让他们也这样如法进行,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当教会壮大后,牧师要重点培养教会领袖。这些教会领袖在各自的小教会里或团契小组中,也要这样私下单独培养其他基督徒。

所谓私下单独培养基督徒的信仰生命,就是要和培养对象成为朋友,进行深层次的彼此了解,用祷告或直接的帮助参与培养对象的生活细节。注意,不要试图扮演上帝或保姆的角色,要带领他(她)逐渐学会如何依靠上帝来过得胜的生活。同时,要系统性地进行神学思想知识教育,将属灵的真理单独告诉并解释给他(她)听,带领她(他)学会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具体运用信仰,从而奇妙的见证不断,在生活中得胜有余。要注意多多鼓励所培养的对象,善于发现他(她)的恩赐和长处,对缺点和弱点要耐心,恒久包容,还要指出对方的不足,并彼此尊敬。

通过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私下单独的信仰培养方式,能够带出高质量的基督徒,并且效率是惊人的。如果基督徒通过教会中上大课式的讲道成长,可能需要漫长的过程。但是这种私下单独的培养方式,用一年的时间,就可以让一个新基督徒走过修剪时期;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进入成熟的果实期;三年的时间就能够培养出大有能力的教会领袖,这正是主耶稣培养使徒们所用的时间。不可忘记,我们对基督徒进行这种信仰生命培养的方式,也要从根本上依靠圣灵的工作。

100年之后,1743年12月,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巡回布道家的乔治·怀特腓尔德(George Whitefield)牧师,访问了巴克斯特牧师曾经牧养过的教会地区。事后,他写信给朋友说:“直到今天,我还能在这里清楚地感受到巴克斯特先生的教义、工作和训导所产生的那种美好果效。”

(四)重视神学思想的学术教育

近现代西方教会的历史说明,教会的衰落是从神学院开始的。神学院的财政状况,是教会属灵景况的直接反应。中国教会要接受这种蒙羞的教训,高度重视并大力投资于神学教育。在前面,我们已经充分探讨了神学思想的重要性。

1、 建立神学院

中国教会可以建立多种形式的神学院,网上教育、函授教育、短期培训式、长期全日制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神学课程可以借鉴并使用西方正统神学院的教材。要鼓励全体的基督徒接受正规的神学培训,阅读大量的神学书籍。中国的每个教会领袖都要在神学方面下功夫,不仅要成为牧师,还要成为神学家。神学院要重视系统神学的教育,宗教对比学和宣教学也需要重视,此外,英语、实用性电脑知识、哲学、政治、经济、科学、社会学、世界历史等学科,也需要作为辅助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培养牧师、教师、联络员和宣教士

对于教会领袖,神学院不仅要重视培养他们的神学思想,还要重视培养教会实践操作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文化科学知识。教会领袖必须要懂政治、经济和社会,并具备符合《圣经》真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的观点。联络员也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跨文化的宣教士一定要精通当地的官方语言和被宣教民族的语言。

3、 培养神学家和学者

如今的正统教会不重视培养神学家和学者,认为教会兴衰的关键是牧师,不明白神学家和学者在这方面的角色是何等重要。如今,西方的正统教会和神学阵营,在自由主义神学和世俗人文哲学思想(以后现代主义为主)的攻击下,继续节节败退。几个著名的自由主义神学家和反基督教的哲学家们所炮制的错误思想,能够将几百年的教会进行大规模地破坏,将大量信徒的信仰观念误导。因此,要改变神学家囊中羞涩的局面,提供丰厚的工资和充裕的神学研究资金,在重视培养牧师的同时,同样重视对神学家和学者的培养。神学家和学者最好是在神学院中工作,一边从事研究,一边从事教学。

4、支持神学高层学术理论的研究

许多教会领袖和基督徒认为,一些学术性很强的高层神学比较抽象,能够理解的人很少,因此对教会来说是不适用的。

这种认识的误解在于,尽管大部分人不需要学习和运用高层神学,但是以高层神学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中层神学和基层神学,却直接影响着信徒的信仰质量和教会的属灵方向。例如,“三者一位”这样的高层神学理论在教会历史中和信徒的信仰中,是何等重要的教义原则。

要用丰厚的资金吸引优秀的人才从事神学研究,要特别注意投资发展学术理论,主要表现就是保证神学思想家个人有足够的工资收入。提高神学的学术性,不仅能够更好地装备教会和基督徒,还能有力抵挡甚至击败各种挑战基督教信仰的学术或思潮。同时,某些学术性神学思想能够在社会文化中带来思潮,快速而有力地改良人们的思想,将社会革新。[4]

千万不要认为学术神学理论与信仰和教会的实践是脱节的,我们要明白并树立一种观念,那就是,神学只有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出现伟大而美好的思想成果,才能更成功的发展,甚至领先于世俗文化的发展,从而适合新时代中人们的需要,不断更新有形教会和社会,促进宣教事业,并胜过这个世界中的各种宗教和信仰意识形态的挑战。

《哥林多后书》10:4-5说:“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上帝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

这就是作为基督教学术性神学的神圣责任。[5]

(五)建立不同社会群体的家庭教会

根据中国的现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按照“社会群体”的原则建立家庭教会。例如,农村教会和城市教会就是这样的例子。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角度,将家庭教会进行更详细的分类。

1、学生教会:这是已经存在的教会模式,尤其是在大学里。要重视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福音工作,在高中生当中也要建立教会。

2、知识分子教会:主要是指那些已经从事社会职业的人,不包括在校学生。

3、工人教会:这是中国如今最薄弱的教会。但是如今由于工人丧失了“领导”地位,人心已经软化,为接受福音预备好了。

4、在城市打工者的教会:这些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在城市里打工的年轻人。这种教会已经开始建立,前景令人兴奋。

5、农民教会:农村的教会工作根本就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繁荣,农村教会的工作还差得太远,没有听过福音的人还太多。如今,由于苛捐杂税、失去土地、躲避计划生育、进城打工,从事土地耕种的农民数量减少,在许多地区,农村中留守的都是老、弱、病、幼以及女性的比例比较高。农民仍然是中国最庞大的社会群体。

6、政府人员、军队、警察等敏感社会群体的教会。在中国要重视这个群体中教会的建立,其中保密性和小规模是最重要的模式。

7、少数民族的教会。中国的民族种类远远超过56个,多达数百个。汉族教会要重视对少数民族的宣教。对于已经存在教会的少数民族,汉族教会和基督徒要给予大力支持。

8、残疾人的教会。上帝和教会不会忘记这个弱势群体,他们在中国社会中饱受凌辱和抛弃。我们要赶快在他们当中建立教会。

9、边缘人群的教会。在监狱里、军事秘密基地和工厂、游牧民族、地理环境极为闭塞的人群、长期在夜里、在轮船上工作的人们、江湖艺人,以及那些在色情场所、游戏厅、黑社会、吸毒、同性恋、赌博等各种具有异常倾向的群体,他们是多么需要福音的拯救。

10、教会领袖的教会。教会领袖的群体也需要一个专门的教会。在牧养自己所在的教会之外,还需要一个纯粹敬拜、被牧养和安慰的教会,作为他们属灵的庇护所。

总之,根据不同社会群体为原则的福音传播和教会建立工作,有助于中国教会忠实地执行大使命,对教会在中国的整体全面发展,必起到健康促进的作用,并最终让上帝的真理渗透到社会机体中的每一种细胞里,带来圣洁的新生命。

(六)重视作为教会整体的祷告工作

《马太福音》9:36-38:“他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因为他们困苦流离,如同羊没有牧人一般。于是对门徒说:‘要收的庄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们当求庄稼的主,打发工人出去,收他的庄稼。’”

在我们探讨和思考人的责任及其方法之余,应当警醒不可落入另一个误区,那就是,将传福音和教会的复兴变成纯粹人的工作。根据耶稣以上的教导,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耶稣教导我们传福音的方式,从整体策略上来看,重点不是这样和那样人的努力和作为,而是让我们向上帝祷告,祈求他打发工人出去“收割”已经成熟的灵魂。这真是最简单而省事的策略!在《新约》中,这可能是耶稣唯一一次主动向我们提出的祷告请求,为的是让我们懂得宣教工作的根本原理是什么。

和韩国教会一样,中国教会的基督徒喜爱祷告。这是伟大的属灵美德,这是教会最可贵的优势。那么,作为教会整体,要有计划、系统地实践耶稣交给我们的这个具体祷告工作:祈求上帝派更多的工人出去收割,早日实现中国全民归主,和教会在中国的复兴得胜。事实上,即使是在现有的教会工人当中,也存在着惊人的人力资源浪费,因为不干活到处闲逛的工人太多。这就又要回到教会体制和神学思想的问题上。

耶稣在《路加福音》24:49,《约翰福音》20:21-22和《使徒行传》1:8中明确告诉我们,我们从事传福音和对外宣教的工作,主要是依靠圣灵的能力,也就是说,是圣灵通过人的工作而成就结果。

因此,当我们祷告的时候,也不可忽视祷告祈求并邀请圣灵的大能参与。这样,同时配合“祈求差遣工人”的祷告,一定会见证到奇妙而伟大的属灵成果。中国教会应当定期举行全国性的祷告运动,最好每年一次,持续一个月,每次指定明确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确定明年(2007年)的7月份作为全国基督徒的祷告月,主题是“祈求耶稣基督怜悯并赦免中国人的罪恶”。可以通过网站等多种方式提前发布这一消息。

所有的中国基督徒们,让我们都来回应主耶稣基督发出的祷告请求吧!这样,我们就会合他的心意,让上帝喜悦,并且还一定会深刻经历到,他的担子是轻松的,他的轭是容易负的。

二、复兴的教会对中国未来的影响

《约翰一书》4:4说:“小子们哪,你们是属上帝的,并且胜了他们;因为那在你们里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教会在中国的复兴是必然的,即使是阴间的权柄也不能阻挡,因此教会也必然会在中国全面得胜,这是上帝在创世以前就命定的,是圣灵大能工作的必然结果。复兴的教会必然对中国人和社会进行彻底而全方位的影响和冲击,并进一步地否定,最后是重建和更新。教会在中国的全面复兴,将是基督教从中国社会边缘状态进入社会主导地位的标志,是教会真正实现本土化的表现。

漫漫五千年中国人的文明,不过是地狱的文明,如今,是到了该结束的时候了。看哪,上帝要将全新的天国文明,通过耶稣基督的教会在中国人当中建立起来。

“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以赛亚书49:13)

1在社会中推行基督教的伦理道德体系

基督教会及其真理性文化,必然挑战中国传统文化和现行文化中的伦理道德体系,并通过对单元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的改造和革新,来实现对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体系的替换。

首先,基督教会和基督徒,应当有意识地推行以《圣经》真理为框架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将会遇到中国传统的儒教家庭伦理道德体系的有力抵抗。因此,作为每个基督徒应当更新观念,清楚认识到《圣经》中的真理是最高明的指导,是来自上帝的忠告,能够给家庭带来生命和赐福。基督徒要调整思维角度,用《圣经》的思想来否定孔孟的教导,并提供更全面和更符合人性的伦理思想观念。

例如,作为基督徒,我们孝敬父母,不是因为儒教或传统文化的教导,而是根据《圣经》中上帝亲自的命令和教导,并且不仅要孝敬,还要荣耀父母。此外,《圣经》中还有关于夫妻之间、父母和儿女之间伦理道德关系的明确教导,都从重要的思想角度否定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体系,并且能够真正实现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所崇尚和梦想的,但是却根本无法兑现的美好理想。因为传统文化中充满了人的良知愿望和魔鬼的误导欺骗,却没有来自上帝的真理和恩典。

作为现行的中国共产主义无神论文化,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已经彻底失败,中国人关于家庭的重要性和理想模式的传统概念,已经被冲击得摇摇欲坠,如覆水难收。唯物主义的道德伦理价值观将极端的自私和个人利益标准、不健康的男女平等的观念,带入了家庭,导致家庭中普遍失去和谐,教育子女无据可循,家庭无法正常运作,动辄吵架、打架、离婚。此外,还推卸家庭责任,将子女交给上一代父母抚养。如今,男女非婚同居甚至同性恋,已经严重挑战扭曲了婚姻家庭的观念,人们因此也感到了道德伦理标准的严重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基督教婚姻家庭伦理道德的体系,如同黑夜中的明灯,让已经污秽迷失的婚姻家庭观念看到了圣洁的希望。如今,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喜欢选择在教堂举行婚礼,让我们看到人心已经预备好了。

其次,在社会中推行以《圣经》真理为基础的公共道德和言行规范。尽管中国共产党政府每隔几年,就推出一些所谓的社会公德理论和完美化的虚假人物形象,但基本上都是共产主义的假大空口号和无神论的虚套子,只是换上一些动听的新名称而已。如今,世风日下,社会公德完全沦丧,人性腐败,全民堕落,禽兽不如,罪性如脱缰之野马,日光之下恶贯满盈。看中国东西南北,人心发痒,全然败坏,伦理道德和人性已如大江洪水决堤,一泻千里。

《箴言》6:16-19说:“耶和华所恨恶的有六样,连他心所憎恶的共有七样。就是高傲的眼,撒谎的舌,流无辜人血的手,图谋恶计的心,飞跑行恶的脚,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分争的人。”这些罪恶正是中国当今社会中人性总体状况准确的写照。

以《圣经》真理为基础的社会公共道德伦理,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方面:

(1)爱你的邻舍。主耶稣在《路加福音》10:27中教导我们:“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耶稣强调“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22:40)。这样看来,上帝对人类的公共伦理道德要求有两条:爱上帝;爱邻舍,其中前者为后者提供标准和可行性基础。

“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中国这句家喻户晓的公德格言,是与“爱邻舍如同自己”工整对仗的反义词。由于儒教中根深蒂固的以崇拜父母祖先为中心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伦理道德,以崇拜君王为中心的社会伦理道德,导致中国文化中极端狭隘的家庭观念、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且由于这种观念中的宗教性,导致严重的排它性和竞争性,从而对邻舍的态度从根本上是怀有敌意的。

中华民族是诡诈残忍、自私和自我中心感极强的民族,当然,世界上还有比中华民族更糟糕的民族。在中国社会中,尤其是传统文化浓厚的农村,邻舍和家族之间的吵架斗殴,利益的纠纷甚至导致残杀,是最为常见的社会治安问题。儒教影响下的国际关系也是如此,日本对中国、韩国等邻舍国家的侵略和残杀;中国人的复仇心理和大民族意识,等等,正是这种儒教文明的苦毒结果。这些国家中传统的内战嗜好,也是同出一辙。深受儒教影响的亚洲民族常常是一盘散沙,要么是在民族内部,要么是在国家民族之间。

只有耶稣基督的教导“爱你的邻舍如同自己”,才能实现团结和谐的社会公德、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而“爱主你的上帝”是每个人的第一责任,是基础性的美德,并且这种美德为“爱你的邻舍如同自己”提供坚实的理由、足够的力量、满溢的爱和持久的动力。

(2)抵挡骄傲,弃绝谎言,做完全人:根据《箴言》6:16-19中的教导可知,上帝第一恨恶的是高傲,其次是撒谎。

中华民族是骄傲的民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傲常常是人们所推崇的,尤其是在知识分子当中,所谓“傲骨”是一种美德。这种深入民族骨髓的高傲,滋生了数千年的愚昧、嫉妒和残忍,并带来举世瞩目的羞耻。

在中国文化中长期生活的人,都知道撒谎是民族性格中难以去除的毒素,并且撒谎不被认为是多么可恶的事情,除非利益受到损害。在家庭最亲密的成员当中,也流行着所谓“善意”的谎言。曾经听到一位中国基督徒学者说:“中华民族是撒谎的民族。”乍闻一惊,旋即共鸣。当然,在世界范围内,还有比中国人撒谎更为严重的民族和文化。

主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5:37中教导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

中华民族应当树立全新的诚实观念,要明白在上帝看来,撒谎是大恶。亚当和夏娃就是被魔鬼撒旦的谎言所欺骗而犯罪的。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下,中国基督徒在说普通话时,要注意发音清楚标准,语法正确,句子完整,语速要合适。如今,许多中国人说话的时候好象是在吃东西,也喜欢抢话说,导致学外语的时候也带有这个毛病,在国际舞台上形像甚差。另外,说话还要注意准确,暗中夸张的时候要声明一下。《圣经》教导我们说:要制服自己的舌头,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雅1:19;3:7)

《雅各书》3:2教导我们说:“原来我们在许多事上都有过失;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

(3)为人处事的黄金法则: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7:12中教导说:“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这是西方社会中公认的黄金法则。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是中国文化中的处世原则,并带有浓厚的利益交换的情份心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也是现代中国文化的经典处世原则。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与人。”这是儒家所奉行的道德黄金律。意思是,自己不愿意遭受的事情,也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但是,上帝告诉我们说,我们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们,我们就要怎样对待别人。这是多么高明而美好的人性法则啊!耶稣基督还教导我们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马太福音5:44)”

(4)社区和团体(Community)的观念:《圣经》中关于教会作为有形群体的观念,以及圣灵同在的无形教会观,形成了社区的理想模式。作为一个教会,有形的管理体制,属灵的圣洁和伦理道德的原则,再加上主耶稣同在的应许,构成了基督徒大家庭式的团体模式。

因此,社会中的社区观念也应该是类似的:一个地区或一栋楼的邻舍,或者是某种相似背景的社会阶层或群体,共同构成一个团体,并且要对一种公认的、不具备行政和法律约束力的伦理道德原则负责,从而成为连接单元家庭的和谐团体。事实证明,只有基督教的社会公德原则,才能够形成理想的社区,否则是必然失败的,或者是形存实亡的。在西方社会中,社区和团体的观念及其模式是非常普及的。

最后,在社会中推行属灵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标准。从《圣经》中以色列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上帝不仅察看每个人的伦理道德行为和信仰行为,也非常重视一个民族整体的伦理道德行为和信仰行为。这两方面如果都能够蒙上帝喜悦,整个民族都得到赐福;否则,上帝的怒气可能会向整个民族发作。其中,属灵的伦理道德是最让上帝敏感的。也就是说,上帝非常在意一个民族作为整体的属灵圣洁程度。因此,在社会中不仅要推行真理的婚姻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还要推行属灵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标准,建立敏感的属灵羞耻观念,自觉而严格地避免异教的污染。

(1)用耶稣的宝血洗去“龙的传人”这一属灵的耻辱标签。《启示录》12:9告诉我们说:“大龙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旦,是迷惑普天下的。他被摔在地上,他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启示录》又在20:2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

传统的中华民族常常自称“龙的传人”,这真是愚昧而没有头脑的表现。每个华人都要从心灵深处忏悔,并弃绝“龙的传人”这一耻辱的称号。这一属灵羞耻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许多人甚至还以此为荣。华人教会要教导人们建立属灵的羞耻观念,这是一项艰巨而必要的任务。

中华民族急需在耶稣基督里将“老我和旧我”钉死在十字架上,并全新定义自己。我们要接受耶稣基督的真理,并自称是上帝的儿女、亚伯拉罕属灵的子孙、耶稣基督的门徒、君尊的祭司、天国的圣洁子民。

(2)弃绝偶像、邪术、风水、占卜、气功等邪灵的勾当。由于儒教、佛教、道教和民间宗教的影响,华人习惯并热衷于偶像、祭祖、风水、占卜等导致属灵污秽的事情。从1980年代开始,全中国又开始气功运动,这是中国传统宗教中邪术的精华部分,集属灵糟粕之大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属灵的病毒也严重污染了许多中国传统的健身术和中医方面,尤其是在中医原理的理论上。

信仰共产主义无神论的中国人喜欢把名人当作偶像来崇拜,基督徒因此需要特别警醒。民众强烈的喜爱和欣赏,就已经足够名人受宠若惊了,为什么还要崇拜神化他们?如果自己有强烈的崇拜渴望,那就崇拜耶稣基督及其真理吧。

(3)高度尊敬《圣经》,热心宣扬真理。教会要影响全社会尊敬《圣经》,并热心宣扬真理。美国总统就职宣誓的时候手按《圣经》,这是清教徒思想所留下的美好传统。

热心宣扬真理,能够激发人们对真理的尊敬和顺服,同时压制邪恶和欺骗性的谬论和思潮。真理首先包括《圣经》中的属灵真理,其次包括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中的许多客观真理。“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这应该成为社会中的主导风尚。

(4)全民当普遍敬畏颂扬《圣经》中的上帝。《圣经》说,敬畏上帝是智慧和知识的开端。全民都要敬拜爱戴上帝,这是来自心灵深处的敬畏和感激,不是宗教化的口头用语和有口无心的做作。敬畏上帝的意识要深入中华民族的良知。常常仰望浩瀚的星空,看看美丽的婴儿,能够刺激和增加我们心中对上帝的敬畏和感激。《诗篇》112:1中说:“你们要赞美耶和华。敬畏耶和华,甚喜爱他命令的,这人便为有福。”

(5)社会中应当充满公义、公平、怜悯和爱。这是中国几千年社会传统中一贯严重缺乏的美德。上帝在《阿摩司书》5:24表达了他对人类社会的要求:“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 《诗篇》106:3说:“凡遵守公平,常行公义的,这人便为有福。”《 箴言》14:34说:“公义使邦国高举;罪恶是人民的羞辱。”耶稣基督在《马太福音》5:7中教导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 《罗马书》13:10说:“爱是不加害与人的,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

(6)自觉抵制异教和无神论思想。基督教面对的挑战主要来自异教和无神论思想。基督徒能够有意识地抵制异教,但是却常常在无神论思想的渗透面前失去警惕性。整个现当代西方教会自从1900年之后,主要是在纯物质性的无神论思想的冲击下衰落的。当共产主义的无神论者成为基督徒后,可能认为自己原来是一张白纸。其实,共产主义无神论信仰的中心是敌基督徒的,是污秽而邪恶的信仰,这样被玷污的灵魂怎么可能是一张白纸呢?因此,要沉痛而深刻地懊悔,祈求上帝的宽恕和圣灵的洁净。

无神论者的自信常常会令基督徒惭愧,尽管这种大无畏的自信主要是出于无知。基督徒要因着耶稣基督的同在,圣灵住在我们里面,上帝儿女的身份,对真理的热爱和学习,而感到高度自信和自豪,同时胸怀谦逊。

在异教、异端和无神论思想面前,基督徒要信心十足,高度自信,“将各样的计谋,各样拦阻人认识上帝的那些自高之事,一概攻破了,又将人所有的心意夺回,使他都顺服基督。(哥林多后书10:5)”

2、在社会中开创基督教的文艺时代

中国教会和社会中需要基督教文艺的复兴,这将实现对中国文化深处的洗涤和洁净,并产生美好而丰富的人文果实,在荣耀上帝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高层次高质量的精神文明。

(1)文学:基督教真理能够通过文学深入中国人的心灵和思维深处。中国人热爱文学,尤其是诗词,喜欢用文学思维,不太习惯用理性思维。因此,通过文学传播基督教真理是有巨大潜力的。文学的体裁有多种:小说、诗词、对联、散文、杂文,等等。在中国农村教会中,对联形式的基督教文学广为流传,主要采用古文手法,水平甚高,常常融入简明的神学思想和教义。此外,如今中国教会中也有古现代诗歌的创作。

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教会中的基督教文学只是刚刚起步,严重缺乏对教会和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一些作品只注重宣教或枯燥的说教,缺乏文学艺术水平,缺乏将真理融入文学思想的技巧,或者是无法将真理的答案用触动心灵和头脑的方式提供出来。

中国传统的文学严重缺乏哲学思想性,却渗透着对宗教信仰的传播。这些传统文学主要是侧重于情感、景色和事件的写实性描写,刺激并塑造人们的感情、感觉、想象力、伦理道德观和宗教情结,同时强调精湛的艺术性,带给人们心灵的愉悦和享受,但缺乏对头脑和思想的启迪。我们应该能够注意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宗教观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普及,这种教育式的传递过程,主要是通过《西游记》、《聊斋志异》这两部古典文学作品进行的。同样,中国人的伦理道德和为人处世的原则,深受《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这两部古典作品的影响和教育。而《红楼梦》则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家庭婚姻伦理的观念,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观。也就是说,所谓令中国人骄傲的五大名著,一直充当着对全民进行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的统一教科书。

因此,在进行基督教中国文学的创作中,不仅要保持精湛的艺术风格,感动和升华人们的心灵,还要避免传统文学的弱点,将真理思想性融入,刺激并启发人们的头脑,让人们深刻反思,引导人们寻找真理,或者在作品中提供真理的答案。基督教作品也需要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留下几部妇孺皆知的名著。

中国基督徒应当注重创作一些小说和现代诗,结合中国的社会和生活心理现状,为人们指出一条充满希望的真理道路。根据中国当今年轻人的心理,爱情仍然是最好的题材。

(2)音乐歌曲:音乐好象是属灵的语言,能够直接和人们的心灵交流。在基督教敬拜的方式中,音乐占据重要的地位。著名德国音乐家巴赫(1685-1750)被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他是一位极其敬虔的基督徒,其代表作包括基督教题材的《马太受难曲》、《耶稣是人类的希望》等(属于高层音乐)。

基督教信仰在中国的普及,常常也是音乐普及的过程。在中国农村许多地区甚至在城市中,许多人在教会中唱过的圣歌,可能要比一辈子唱得其它歌还要多。一些老年人和文化不高的人,在教会中得到了很好的音乐锻炼,唱圣歌成为基督徒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海外华人教会已经有比较丰富的音乐作品,但是在中国教会中,音乐还是非常贫乏的,懂乐器的人实在太少。温州的《赞美诗歌》中有一部分本土创作的圣歌,以及小敏的《迦南诗选》,无疑是令人鼓舞的突破,成为这个时代中国教会音乐的先驱,开创了新的局面。中国教会应该开始注意创作一些流行敬拜歌曲;或者是蕴含基督教真理的,表面上没有宗教色彩的流行歌曲。流行歌曲对现代社会的思想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事实上,在当今的“快餐文化”时代,流行歌曲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塑造一代人的许多重要思想观念,尤其是爱情观,以及为人处世的伦理道德观念。因此,这是基督教音乐应当涉足的领域。

(3)电影、歌剧:基督教题材的电影在最近几年里,对西方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电影电视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引导和塑造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中国教会和基督徒电影工作者应当预备好,要在时机允许的情况下,能够将一些优秀的基督教文学作品拍成电影、电视剧、历史片,或者是拍摄一些MTV。

基督徒文艺工作者也可以尝试将基督教题材的作品,用京剧、越剧等传统古装歌剧的方式创作出来。例如,《耶稣传》、《出埃及记》、《大卫王》这些传统题材,以及这个时代中的新题材。

(4)绘画、艺术:世界名画中,基督教题材的作品占据了重要地位和影响力。15世纪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流芳百世;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Rembrandt)著名的油画《浪子回头》,感动了无数人的心。还有多种形式的基督教艺术品,都弘扬了基督教的美好色彩,影响并升华了世界文化艺术的内涵。

在中国教会中,作为绘画艺术工作者,应该进行基督教题材的作品创作。1992年南京爱德基金会创立的“爱德基督教艺术中心”,[6]在这方面已经颇具规模,用中国的剪纸艺术、壁挂、木雕、字画等方式,发展基督教艺术。

(5)建筑:中世纪西方教会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艺术历史中的辉煌篇章。中国教会在这方面也应该重视起来,尤其是三自教会,完全有能力提供条件,让建筑设计师们创作出一些具有高层次艺术水平的教堂建筑。

教堂建筑的高超宗教艺术性和圣洁感染力,能够吸引人们的观赏和品味,从而直接对社会文化产生影响。

3、在社会中衍生基督教的政权标准

复兴的教会将对中国未来的政权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如今就需要探讨的课题。政教分离是公认的真理,然而,政教分离的界限是什么?政教最理想的关系模式是什么?这是一个历史难题,需要从几个角度来探讨。

在探讨并确立政教关系之前,需要明白并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信仰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是根本的,任何政治和政权都无法脱离信仰意识形态的影响、塑造和控制。

(1)信仰意识形态与政权的自然不可分割性

我们可以将信仰意识形态分为三大类:宗教类、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类。在人类的历史中,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是最深刻和长久的。西方社会在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政教才逐渐开始从行政体制上分离,虽然解除了“宗教政治”模式,但是基督教仍然保持着对政治的强大影响力,“神权政治”的模式却仍然延续。启蒙运动之后,特别是到了近代,由于以科学为主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崛起及其对人类思维模式的更新,西方国家采取了进一步分离政教的政治体制。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无神论思想意识形态开始控制许多共产主义国家,并影响着西方文化,于是,西方基督教国家开始采取更加严格的政教分离政策,努力建造“无神”的中性政治体制。

尽管如此,不论是在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中,还是在政教分离的其它国家中,信仰的意识形态从未停止过对政权和政治的影响。无神论的政府尽管自以为摆脱了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的控制,但事实上却建立了另外方式的信仰意识形态,这是无法避免的。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一些无神论的独裁政权,尽管彻底清除了宗教信仰对政权的影响,但是却必然性地导致了对政治人物的个人崇拜和神化,因为人类需要满足崇拜的宗教本能,因此形成了将个别人推上“神坛”的新宗教。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由于儒教的影响,总是贯穿着“造神”的政治体制。古代的“天子”和“皇天”就不需说了,无神论的共产党占领中国才50多年的短暂历史,就有几个人成为主宰中国人命运的“神”。再看看过去的苏联、东欧许多共产主义国家,以及今天的北朝鲜和古巴,都是同出一辙。如今,中国政府正试图将“狭隘民族主义”和“大中华帝国意识”造成一个“新神”。这样的“造神运动”总是会成功的,因为传统和现行主导文化中的中国人思维模式是迎合这些的,中国人总体上是愚昧的。那么,这难道不是政“教”合一吗?这是更为狂热的政教合一体制。

总之,任何政权都无法脱离信仰意识形态体系的支撑,尽管这种信仰可能是来自宗教体系,也可能是来自无神论体系,或者是自然神论信仰体系。这是事实,并将继续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2)政教合一与分离的历史经典案例

首先,让我们从《圣经·旧约》中来看以色列的政教历史。

犹太人在与上帝相处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发展建立了政权体系。最初是部落式的,族长是领袖,也是先知,例如亚伯拉罕。然后发展成为酋长和祭司体制,例如摩西和亚伦。后来,发展成为“士师”军政体制,士师是审判官兼军事首领,上帝的圣灵与他常常同在。最后,在以色列人的再三要求下,上帝允许他们建立君主政治体制(撒上8:4-22),同时派先知作为监督。

观察以色列的这种政权制度变迁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以色列政权体制的模式中,都有人能够直接从上帝那里获得清楚的颁诏性的指示,并且能够在最高决策层中传达这种指示。但是,这种“神权”的影响在君主体制中受到严重的限制,因为君主体制是具有独裁性的,其特点是国王可以听从先知,也可以不听从先知,这是一种政教的大致分离。如果君王英明,则国泰民安;否则就一塌糊涂。上帝通过先知撒母耳向以色列人陈明了,这种君主独裁政治体制将会带来的恶果。同时,上帝也明确向先知撒母耳指出:“百姓向你说的一切话,你只管依从。因为他们不是厌弃你,乃是厌弃我,不要我作他们的王。”(撒上8:7)

从以色列的政权体制发展过程中还可以看到,无论是领袖与先知的身份合而为一,祭司与领袖联合执政,上帝的圣灵与首领同在,或者是先知向君王传达上帝旨意的政治模式,都需要人对上帝旨意的服从和配合,否则同样会导致腐败和失败。《旧约》中记载了许多这样的案例。也就是说,只有政权的决策层服从上帝的旨意,才能导致成功和繁荣。那么,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

在以色列建立君主制度之前,上帝通过对领袖和民众的直接惩罚来进行干涉,保证他的旨意的贯彻执行。但是,君主制度后,上帝将许多的权力交付了君王,尽管仍然有先知监督,但是听从与否,主要取决于君王的个人意志,而君王没有直接的行政负责对象,导致权力的极端化,令罪性发作的空间极大化。因此,在大卫王和所罗门王之后,以色列的君主政权历史是悲惨失败的历史。这是上帝在开始就警告过的。

从以色列的政治体制变迁过程中可以看到,上帝认为最好的政治体制必须有他自己的参与,并且是通过他的话语和真理对政权进行指导和监督。上帝的意图并不是让以色列的政治体制和宗教体制在行政上合一,而是希望政权能够臣服于上帝的旨意。换而言之,上帝所希望的是,用臣服于他和他的真理的信仰意识形态来提供政权的标准,支撑政权体制。在具体的政权行政制度建立方面,上帝尊重人们的选择,这是他给人们的自由和责任。所以,他允许以色利人建立君主制度,但是不希望人们把他排斥在政权之外。

其次,我们来看西方国家中世纪的政教关系历史。从康士坦丁接受基督教信仰开始,西方社会对政教合一的关系就开始了实践,并在中世纪达到了高潮。尽管这种政权模式的意图在于让上帝参与政权管理,但是由于对教会无形化本质概念的理解含糊,误认为有形教会是基督的身体,导致有形化教会的权柄极端化,有形教会的领袖被“神化”,成为独裁的宗教君主。于是,宗教行政与政治行政合而为一,教会开始拥有“凯撒”的权力,成为宗教政府。这其实并不是神权政治,而是一种宗教政治,即公认的政教合一。这种制度与共产主义制度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甚至今天的教会中仍然遗留着这种制度色彩,因此是必然要衰败的。在现代伊斯兰教国家中,巴基斯坦是政教合一的国家。在佛教国家中,藏传佛教的不丹,是属于政教合一的国家(这是藏传佛教的特点)。

最后,我们来看美国的政教关系历史。美国的政权制度是世界历史中最为成功的模式,在政教关系的处理上也是最成功的典范,但是,在未来的人类社会中,仍然可能出现比美国政治更为成功的政权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点。

美国政治的成功,来自于基督教会的复兴和成功。即使是无神论的学者,也承认清教徒的思想和几次教会的属灵大复兴(或大觉醒)运动,塑造了美国文化和政治的基础和框架。作为最早的政治文件《五月之花号公约》和《独立宣言》,就是最好的证据。从美国的这些早期政治文件和宪法文件来看,美国的政权从一开始就是政教交融的。只是,这种政教联合的关系不是行政权力的联合,而是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对政权性质的定位,对政权体制的支撑。

这种方式在行政上有利于发挥人的自由、能力和责任,于是,美国人民选择了以监督为中心体制的民主制度,这也是因为基督教的文化深刻明白人的罪性需要限制,人人都是罪人;此外,也是因为受到了《圣经》中关于设立教会监督体制的观念影响。同时,这种模式还将《圣经》中的上帝邀请进入,将基督教的信仰意识形态融入政权的原理。于是,他们在政府中确立了一些习惯和传统,例如,总统在就职典礼中要手按《圣经》宣誓,然后要去教堂礼拜;白宫有早餐祷告会;政府、军队中都有专职的牧师;在美元的钞票上印着“In God 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国歌的歌名是《上帝赐福美国》(God Bless America),等等,种种这些,加上《独立宣言》和《五月之花号》中的宗教信仰宣言,都令基督教的信仰意识形态成为美国政治和政权上层建筑的奠基。

也就是说,美国作为国家的成功之处在于,确立了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作为政权建立的标准,尽管其确立的方式并不牢固和稳定。事实上,任何政治制度和国家都需要政权标准的确立,不仅是基督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佛教国家、儒教国家、共产主义国家,都有自己清楚的政权标准,并且这种标准是来自这个民族或政党的信仰意识形态思想体系。

(3)美国政权的弱点

作为如今许多美国的学者和思想家们,他们似乎不明白或者是不愿意明白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的政权生态是基督教信仰真理在政治方面应用的自然果实,就如同葡萄树结出葡萄一样。如果砍掉葡萄树,换成其它树木甚至是荆棘,那么是不可能再结出葡萄来。也就是说,任何政权的理念、标准和模式都是信仰意识形态所结出的自然果实,没有例外。

毫无疑问,美国的建国者们是非常清楚而有意识地,建立起以基督教信仰思想为标准的政权模式,建设蒙上帝喜悦的社会制度,建立一个“世上之光,山上之城”的国家(太5:14)[7]。换而言之,他们是将《圣经》中上帝的宏观真理原则作为国家政权意识形态的宏观标准。然而,可惜的是,这种政权的标准并没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是用传统和习惯延续下来。这无疑是难以修补的疏忽和漏洞。从根本上来讲,美国的政权标准是自然神论的信仰意识形态,只是基督教的意识形态力量一直在社会文化中和政治实践中占据上风。

作为早期的清教徒建国者们,17世纪初期来到美洲新大陆,除了基督教信仰之外,并没有任何异教的挑战,他们的许多观念和思想都是来自基督教信仰,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是不容置疑的公理。当这种思想持续了一百多年,由于普通民众的思想与外界大陆的隔绝,再加上“属灵文化大觉醒运动”,到了18世纪后期的建国初期,基督教信仰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文化和人们思想观念中的牢固传统。

但是,在建国初期一系列政治文件的签署过程中,托马斯·杰弗逊作为《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却将他自己的自然神论思想融入其中许多法律文件,并且在他有意或无意的努力干涉下,导致基督教的信仰意识形态作为美国政权的标准,这一绝大多数建国者们的共识性理念,并没有用书面的宪法形式固定下来。于是,在政法文件中只剩下上帝的孤立概念。

对于当时的人们和政治家来说,“上帝”这一名称的背后意味着一整套基督教的信仰思想体系,但是,这只是公认的观点而已,并没有用书面的政法形式固定下来。因此,从理论的角度来讲,美国并没有正式确立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作为政权的标准,尽管当时的人们可能认为这是不言而喻的,或者是因为没有重视书面确立的重要性。

当美国的建国者那一代人过去之后,当几代人过去之后,当基督教的信仰意识形态渐渐不再是人们不言而喻的公认真理时,后人就对这些建国宪法和政治文件中的政教关系开始了激烈争论。于是,政教分离的界限成为美国政界历史中辩论不休的问题。也就是说,早期的建国者们无疑在这个问题上留下了漏洞,这个漏洞可能是因为当时政教关系的思想理论不成熟,也可能是内部持不同政见者们争斗的最后结果。

这一漏洞在今天给美国带来了许多不安和痛苦。一些反基督教的力量反复利用这一点,并且非常自信,因为从宪法中找不到具体的条文说明美国的政权是基督教意识形态背景的,而所能找到的只有清楚反对政教分离的早期政治和法律文件,例如《宗教自由法令》,也是托马斯·杰弗逊签署的。于是,那些倾向于基督教信仰作为美国政权标准的人们明显处于被动地位,因为宪法和法律都是有利于反对方的。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由于教会的败落,导致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于是出现堕胎的合法化、同性恋的合法化、学校公祷的取消、学校不允许讲授创造论,等等的现象,都是这种漏洞日益明显的证明。

如今,基督教在美国被动的一点在于,无神论者们总是把伪科学拿出来作为证据,还根据法律来反复强调政教要分离;他们的意思是,要让政治与基督教的信仰意识形态分离,与反基督教或者是无神论的信仰意识形态结合。但事实上,这些反对者们是在反对他们所不相信的信仰意识形态,同时在大力提倡推广他们所相信的信仰意识形态。这些人不允许别人说基督教信仰是真理,但是却强调他们的信仰是真理,还通过教育和法律的手段进行强迫执行。这显然是与信仰自由的美国精神相违背的。

美国政教关系模式的弱点是,没有用宪法将《圣经》真理或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确立为政权的宏观标准,导致后人有足够的空间颠覆建国者们的理想和意志,并且,这种颠覆和叛逆的过程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制度的控制而进行的。通过对教育采取商业化运作的制度,实现了商业机构对教育的控制,从而轻易将叛逆思想和反基督教的情绪放入美国的学校课本,就能够在一代人中改变许多传统的观念。美国重视对许多领域的监督和民主投票式的操作模式,但是在教育领域,却没有建立有力的意识形态监督体制,导致一些企图颠覆美国传统文化和理念的学者,通过影响选择和编定学校的课本,就能轻易将新一代人洗脑。这是一种挖美国“高层建筑”墙角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惊人的效果。可见,学校的教育是需要被宏观监督和引导的。

此外,由于日益极端化的政教分离政策,传统中的基督教与政治的亲密关系被破坏,逐渐填补这种空间的成为商业,这显然是人们容易达成共识的方面。于是,美国如今已经成为“政商合一”的国家,这种政权模式逐渐带领人们将国家商业利益作为政权的最高标准,换而言之,利润型的资本经济意识形态成为美国新的宗教信仰,并且日益狂热。例如,美国总统的选举,经济票常常是决定性的。现在,大部分的美国人只关心国内经济和自己的收入,根本不关心也不在乎国际上发生的事情,特别是在1989年苏联解体之后,因为新一代人再也没有听过核战争演习的警报声。

如今,美国政权和法律体系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这种政教关系的定位和界限。同时,美国对这个问题的最高裁决体系是法律体系,也就是几个最高大法官进行最后裁决。这又产生了个问题,因为这些大法官也必须要根据自己的信仰意识形态进行裁决。也就是说,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种信仰思想的应用形式被否定,另一种信仰思想的应用形式被确立。

所以,没有人可以保持信仰的中立,没有任何法律体系可以脱离信仰的影响,没有任何一个政权不需要信仰思想的意识形态作为标准和基础,人类社会中决不会有在信仰上中性的政治体制。任何一个政权如果想要牢固,必须要依靠信心和理性的判断,明确选择一种信仰意识形态作为政权标准,并且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进行监督和维护,用教育的手段来传播和传递。

政府和人民并不总是正确的,政府和人民都常常会犯错误,因此都需要上帝的真理作为检验和指导标准。人民需要监督政府,但是政府也需要正确教育和引导人民。人民常常是愚昧的,需要上帝的真理教导。否则,民主就会和独裁同样危险和可怕。

当政权的标准确立之后,社会制度、法律、教育、经济和军事体制的标准就会应运而生。

(4)基督教影响下的中国未来政权模式

当中国教会复兴后,必然影响中国的政权标准。在确立基督教意识形态作为中国未来的政权标准之后,还需要形成具体的政治生态模式。

根据上帝对以色列政权参与的历史、中世纪的政教合一模式和美国政教关系模式的学习和探讨,可以知道,中国未来最好的政权模式是将政治和宗教的行政体制分开,所谓政教严格分离;通过奉《圣经》中上帝的名义建立政权,敬畏并邀请上帝进行宏观参政;用宪法的方式确立《圣经》真理和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作为政权的宏观标准。

在此基础上,要在政治生态和政权模式中确立向真理负责的制度,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各项的法律。法律的细节制定,政府民主的行政制度,这些方面的实施无法在《圣经》中找到具体的指导,因为《圣经》不是一部政治和法律书籍,而是一本宗教书籍,或者说,是一本关于真理是什么的书籍,关于属灵真理的教科书。《圣经》不是为了指导基督徒治国,而是指导人类灵魂如何得救、基督徒的个人信仰,以及教会和基督徒如何从事上帝国度的工作。

也就是说,在宏观的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标准确立后,政治体制的细节是需要人们来建设和发展的,这一点是需要明确的,这就是政教分离的界限所在。

所以,在确立基督教信仰思想作为政权的宏观标准之后,具体的政治民主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这些细节都属于人的自由范围,也是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并且,要确立一切向真理负责的思想观念和传统,来建立细节性的政治思想理论,从而指导具体政权工作的进行。

任何法律如果触及到信仰思想的问题,就需要从《圣经》中或者神学中找答案。也就是说,在许多道德伦理问题上的争论,国家明确的政权标准能够提供清楚的答案,并且这种答案是需要用法律的方式固定的。

就象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者那样,基督徒政治家也不必耻于明确宣布,将《圣经》中的宏观真理和基督教信仰意识形态作为政权的宏观标准,通过法律手段竭尽全力去维护这一标准,并且通过教育体制稳定地传播和传递这一标准。政府运用上帝所赋予的政治权柄(罗马书13:1-7;提多书3:1;彼得前书2:13-17),宏观维护上帝的基本真理,这是对权力负责的表现。

中国人的愚昧需要上帝真理的洗涤,如果不接受上帝的真理,民主制度将成为危险的游戏。愚昧是罪性的一种,是一种本能倾向,因此人民和政府都需要被上帝的真理所教育和监督。《诗篇》33:12说:“以耶和华为上帝的,那国是有福的!他所拣选为自己产业的,那民是有福的!”

《使徒行传》19:20说:“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就是这样。”让我们热切祈祷和盼望,主耶稣基督的道理,他的真理,能够在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兴旺而得胜。正如《哈巴谷书》2:14所说的那样:“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同时参看《赛》11:9)

三、基督徒和有形教会的社会责任

教会的复兴为教会的得胜预备了前提条件,但是在教会复兴和得胜之间,还需要一座桥梁,否则教会并不一定会得胜,即使得胜了也无法长期维持得胜的局面。教会得胜的表现之一是将社会改造更新,让社会宏观臣服于上帝的真理、公义和爱的原则。

1、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在教会复兴和得胜之间的这座桥梁就是,基督徒和有形教会必须要有意识地履行社会责任:包括政治、法制、人权、教育、经济、军事、文化、艺术、慈善等方面的责任。前面提到过,这是中层神学理论中的部分组成内容。

在《圣经》中,这样的教导是充分而清楚的。例如,《马太福音》5:13-16中用“光和盐”的比喻,说明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在《罗马书》13:1-7,说明了基督徒对政府的责任以及政府责任的属灵性。在《约翰福音》17:16-18中说明,基督徒是被差遣进入社会的,是从天国真理的角度来参与社会生活的。《约翰一书》5:5中说:“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上帝儿子的吗?”可见,基督徒还要胜过这个世界,这里的世界主要是指堕落的世界,尤其是指撒旦的力量所控制的、并在其中所运作的人类社会。那么,胜过世界就意味着需要胜过邪恶的社会,因此,这就需要基督徒和教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中得胜。

西方教会的衰落,其中一个技术性的失误就在于有形教会和基督徒推卸了社会责任,尤其是政治和法制的责任,而只是将社会责任狭隘地限制在慈善工作的范围内。也就是说,突出了《圣经》中爱心的原则,忽略了上帝的光明、真理、公义和审判。中国教会应该在今后的发展中避免这一点。

我们不可忘记,《约翰一书》4:8说:“……因为上帝就是爱。”;在1:8又说:“上帝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在2:29还说:“你们若知道他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之人都是他所生的。” 《约翰三书》4说:“我听见我的儿女们按真理而行,我的喜乐就没有比这个大的。”《希伯来书》12:29说:“因为我们的上帝乃是烈火。”

需要清楚认识到的是,履行社会责任只是有形教会和基督徒个人的重要使命,但不是中心使命;而作为无形教会的使命和基督徒的首要和中心使命,永远都是围绕着教会的复兴得胜和上帝国度的扩张。

2、履行社会政治责任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必须要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而不是政教关系的角度,再次谈到政治的问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上帝允许政治的枷锁加在中国教会和信徒的脖子上,或许是为了刺激我们深刻思想这个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

政治责任无疑是社会责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神学中最为敏感和难以处理的问题。这是因为《圣经》中对教会和基督徒的政治责任,没有进行清楚具体的说明和指导。由此也可以认为,这是上帝交给人类的责任范围,需要有形教会和基督徒自己处理这个问题,并且根据《圣经》中的宏观真理原则和圣灵的带领,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当中,发展建立不同的方法和模式,来正确履行政治责任。

纵观教会历史,可以看到教会和基督徒对政治和社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无意识的政治和社会行为。这种主要是出于对上帝(圣经)真理和教会的捍卫而导致的自然的政治结果,直接意图并不在于改变政治和社会局面。1989年圣诞节那天,罗马尼亚共产主义政府的倒台就属于这种情况,随后导致了东欧剧变和苏联帝国的解体。[8] 这也导致了中国共产主义政府从政治的角度,开始对中国教会第一次产生高度的警觉。

第二种是有意识的政治和社会行为。这是由于教会和基督徒被政治所迫或出于对上帝(圣经)真理和公义原则的捍卫,而导致有意识地对政治进行抨击和改造更新的行为。例如,英国在宗教改革时期中的清教徒的执政(1640—1660);美国清教徒的建国独立战争(1775—1783)和南北战争(1861—1865),都属于这种行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美国的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1929—1968)和南非的黑人大主教图图(1931-至今)的行为也是如此,但属于是有意识的社会改革行为,政治性不是非常强。而且,需要说明的是,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这两位社会改革领袖所面对和抗议的政府,允许了这样的成功出现在他们的身上。

第三种是教会文明的自然成果。在一些国家里,尽管有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基督教却不是主流的文化和信仰。但是,通过教会的复兴和信徒人数的增加,在基督教文明的改造下,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自然发生好的变化。例如,1980年代之后的韩国,和南美洲的一些国家。

除了上述三种方式之外,上帝有时候还会首先直接改变一个国家的敌基督政治和社会,然后让人民有机会听到福音,并建立和发展教会。例如,1989年苏联的解体,一些东欧和中亚国家的独立,就属于这种情况。

其次,不论是通过有意识、无意识或自然成果的方式,在履行政治和社会责任并获得成功后,基督徒和教会要在法制、人权、教育、经济、军事、文化、慈善等方面继续履行责任,确保整体社会按照真理和公义的方向前进,不断维护基督教真理在社会责任中的运用。

其中,法制和教育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环节,是保证以《圣经》真理和基督教意识形态为标准的政权体制不被颠覆的基础性设施。

最后,除了政治责任之外,有形教会能够也应该直接参与其它各方面的社会责任。在某些具体的情况和时代中,教会不应该直接有意识地涉足政治责任,因为政治责任可能主要是通过基督徒的个人参与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对于基督徒个人来说,在任何时代和民族当中从事包括政治在内的所有社会责任,都可以是职业或兴趣的选择,这是无可非议的,如同耶稣的门徒奋锐党西门。同时,由于基督徒个人隶属于无形教会并作为有形教会和社会中的一个成员,从而将有形教会整体与社会政治责任进行了安全自由的链接。

教会要鼓励基督徒个人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知,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实现上帝所赋予基督徒作为上帝儿女的同时,所无法脱离的社会角色。在有形教会所处的社会中,需要大批优秀的基督徒人才履行社会责任。

有一点需要明白:并不是每个基督徒都要履行所有的社会责任,你可能只履行其中一种社会责任或一种以上。这要取决于你的社会职业、教会中的职责身份、个人的恩赐和兴趣,上帝的呼召,以及圣灵的带领。

3、履行社会责任的理性和灵性原则

教会和信徒怎样能够在从事社会责任方面把握正确的尺度呢?这里有两个关键性原则:第一,坚持捍卫上帝真理、公义和爱的原则。第二,必须从圣灵那里获得亲自的带领。

第一个原则可以表现为,有形教会和基督徒在社会中公开抵制错误,尤其是抵挡直接挑战《圣经》真理的谬论。这是靠理性就可以判断的。

第二个原则是,对于重大的社会责任问题,关系到动摇政权、经济秩序或者教育体制等问题,理性的判断就显得不安全,尤其是对于时机和方式的判断方面。这时候,从圣灵中获得直接的指导就是最为安全和正确的方式,也是成功的最好保证。这是一种灵性的判断,是必须要操练建立的。

第一种原则需要优秀出色的头脑,第二种原则需要属灵的生命成熟。这是需要合而为一、同时运用的两个原则。

4、如今中国教会和基督徒应当怎样履行社会责任

相信这是中国许多的基督徒,尤其是具有重要社会角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基督徒们所关心的问题。

首先,中国有形教会作为整体,除了慈善事业之外,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无法也不需要有意识地从事政治、法制和人权责任,主要的职责应该是多而快地拯救十多亿人们的灵魂。同时,要有意识地宣扬真理、公义和爱的原则,鼓励基督徒要保持勇敢的心,正直的灵。这都是中国人所严重缺乏的品格和意识。

即使你认为如今中国的有形教会和基督徒应该有意识地履行政治和法制责任,并且你个人也有来自主耶稣的清楚具体的指示,那么你也不可忘记,作为中国教会的整体和你个人,在任何时代,在这个世界和社会中的最高人生使命,仍然是追求个人与上帝之间关系的亲密,追求教会的复兴得胜和上帝国度的扩张。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原则。

其次,作为中国基督徒个人,应当认真遵守并申张上帝公义、真理和爱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有意识地参与社会生活,树立成熟的社会责任感。基督徒要根据自己不同的天赋和才能(恩赐),在社会责任的各种岗位中尽职尽责。不论你是一位清洁工,还是一位科学家、资本家、政治家、社会家,等等,都要坚持《圣经》真理、公义和爱的原则,默默听候上帝的带领和提拔,做同样价值的光和盐。

但是,最为重要的是,在当今的社会时代和环境中,任何中国基督徒个人履行这些社会责任的方式和程度,尤其是针对政治和法制责任,是采用有意识的直接方式还是无意识的间接方式,履行到什么程度,等等原则性问题,一定要有从上帝那里获得的直接而清楚的呼召,要有圣灵清楚的指引,主耶稣基督亲自的带领和帮助。如果你对上帝的呼召、圣灵的指引、耶稣基督的带领没有把握,那就坚决不要涉足政治、法制和人权方面的社会责任,否则,就是一种血气之勇,一种愚昧,会导致时间和精力的浪费消耗,并且,失败和惨败的结局是必然的。当然,基督徒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被浪费,这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失败。

因此,遵守《圣经》的真理原则,清楚并顺从圣灵的带领,并得到主耶稣基督亲自的护庇和帮助,这是确定基督徒和教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和程度的关键性原则,需要谦卑、忠实而耐心地遵守。

上帝带领中国有形教会和基督徒从事社会责任的方式,一定是最适合于中国情况的、具有创造性的奇妙方式,而不是对世界教会和社会历史中类似事情的简单模仿和重复。这是一种推测,但不是凭空的猜测。

最后,中国教会和信徒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对中国现行社会的改造和更新,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方式,从整体来看将是我们前面所谈到的第一种方式:无意识的政治和社会行为。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其过程是漫长的。

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教会和基督徒要尽力杜绝与政府的直接对峙、对抗和冲突。如果面对逼迫,就要尽力躲避,以爱为原则,用智慧与之周旋。如果确实无法躲避,那么教会和基督徒们就要坚强勇敢,保持为基督及其真理受苦为荣的心理(彼前4:13-14,16),在坚持真理信仰的前提下(徒5:29),本着上帝之爱的原则,在进行正式的属灵谴责宣告的同时,要表现出对政府尤其是政府工作人员的高度顺服和宽容(罗马书13:1-7;提多书3:1;彼得前书2:13-17)。这样,上帝的力量和权柄就会通过教会和基督徒充分发挥出来,而结局就是必胜。

另一方面,教会和基督徒要本着爱和真理的原则,对具有重要社会责任角色的基督徒进行属灵的支持,例如祷告和爱的具体支持(主要是生活上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对这位基督徒的个人支持,是对兄弟姐妹的亲情式支持,而教会和基督徒要杜绝直接参与这位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角色和活动事务。然而,尽管教会不需要直接参与这位基督徒的社会责任角色及其活动事务,但是教会和基督徒在正义和邪恶的冲突面前,理所当然要展现“光照在黑暗中”的责任角色,勇敢地声明和表达基督教的真理立场。

还要注意,教会中既不要过分渲染政治和社会责任,误导基督徒们属灵的视线,也不要片面宣传只有在教会中工作才是最重要和属灵的,从而将许多在社会角色中大有恩赐的基督徒误导,将那些重要的社会位置拱手让给非基督徒甚至是异教徒。当明白,从基督徒的职责角度来看,最重要的是每个基督徒都能够在上帝所呼召的属灵角色和社会角色中尽职尽责。《歌罗西书》3:23教导我们说:“无论作什么,都要从心里作,象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

总之,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基督有形教会和基督徒的社会责任,如果能够彰显上帝的真理、公义和爱,那就属于属灵的责任,只是不属于中心的属灵责任,而是一种属灵的辅助性责任。履行这些社会责任的中心意图,应该是为了荣耀无形教会和上帝的真理、公义和爱,因此这是不可忽视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有形教会和基督徒必须要有意识地履行社会责任,当然,不可本末倒置,将社会责任作为有形教会的首要职责,从而伤害教会和信徒的属灵生命。

由于这部分内容的说明是比较困难的,我们需要在这里对一些重要原则进行简明扼要的总结。需要明白的是,中国教会和基督徒广泛深入地履行社会责任,一定是在教会复兴之后,或者是在中国的政治和宗教都获得自由之后。目前看来,中国教会离复兴的局面,还相差甚远,仍然是处于社会边缘化的地位;而中国政治自由的速度,恐怕是要比教会的全面复兴慢得多。总之,作为中国教会和基督徒来说,在如今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要尽量做到:

1、以天国和教会的属灵责任为首先的、中心的和最高的使命,包括广传福音、对各民族宣教、建立教会、门徒培训、复兴教会和发展神学;

2、以国家和社会责任为辅,但是仍然需要重视,积极参与,主要是通过言论,向社会和人们明确表达基督教的真理原则和理念,并通过具体的慈善工作表达基督之爱,通过具体的伦理道德行为彰显上帝的公义、和平和怜悯;

3、作为基督徒个人,参与政治、法制和人权方面的敏感社会责任,需要圣灵清楚的带领和恩赐,需要智慧和精明;作为教会整体,目前并不适合参与这些敏感的社会责任。

4、在各种政府的逼迫和异端邪教的攻击中,要坚决勇敢地捍卫教会和《圣经》信仰真理(徒5:29),同时要避免与政府发生任何形式的直接正面性对抗。要尽量躲避逼迫,在无法躲避的情况下,就要甘愿为基督受苦,并以此为荣。《彼得前书》3:14说:“你们就是为义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吓,也不要惊慌。”

将来,当教会在中国范围内全面复兴之后,当教会和基督徒能够根据《圣经》的原则,在圣灵的带领下重视履行全面的社会责任后,那么,教会的复兴就能够自然转化为得胜,并可以长期维护这种得胜的局面。当然,需要再次强调,教会的复兴和上帝国度的推进在任何时代都是中心的追求,这是教会和基督徒个人生命意义和属灵职责最大程度的实现,是荣耀上帝的。

四、教会在中国全面得胜之后

教会的得胜是基督信仰在一个民族和国家中本土化的真正标志。在基督教会历史中,基督教最为成功的本土化是发生在西欧,由此对世界文明和世界教会产生了美好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

当复兴的教会在中国大大得胜,并且得胜有余之后,犹大的狮子将要在中国的教会中发出正义的吼声,并带领这个庞大的民族,穿戴上帝所赐的全副军装,手持圣灵的宝剑,毅然踏上福音的征途。

基督徒任何时候都要提醒自己,我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目标,但是最高的目标是成就上帝国度的事业。我们可以成为爱国者,但要知道,那只是作为这个世界中临时公民的责任义务,我们永恒的身份是天国的公民、上帝的儿女。

1、认识全球化运动:为了更好地理解上帝在新时代的计划和手笔,以及普世教会特别是中国教会和基督徒的整体使命,我们需要在这里简略提一下当今世界上一个学术热门话题:全球化的问题。简单地说,全球化就是通过西方国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起的资本经济全球化的运动,并且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下,尤其是在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惊人成就,从而相应导致全世界在经济、文化、教育、政治和宗教这些领域的全球化运动。

尽管经济全球化运动丰富了全世界普遍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式,但是同时也导致了全世界的人们逐渐以钱财利益和个人名誉为中心的生活方式。个人和国家都成为全球化巨大机器中的零件或部件,情愿或不情愿地被迫疯狂运转,身不由己,加入激烈而残酷的个人与个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中。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问题在于,经济全球化运动已经宗教化,从而导致人们容易在欲望的洪流中迷失,渐渐将生命的意义局限在生存的挣扎上,并且一生都疲于奔命,难以活出多姿多彩的人生意义。

但是,全球化的运动为各民族和各国提供了反叛传统文化的自由、动力和平台,并且反叛宗教和提倡民主政治是首当其冲的主旋律。西方的基督教受到后现代主义人文思潮的严重冲击,而全球化运动也将西方的这种人文思潮传递到全球,因此其它的宗教也不能幸免于难,自由化的思潮几乎在所有的世界性宗教中泛滥。人们借助物质和科学的文明来反叛传统的信仰、文化、社会、政治,甚至是语言和生活习惯。在这种文明的反叛过程中,基督教在西方许多国家中衰落,但是却在人口更多的非基督教国家和民族中复兴。

如果说20世纪是人类借助相对主义(Relativisms)思潮和科学发展,来反叛传统信仰文化的高潮时期,那么,21世纪将是新一轮的宗教基要主义(Fundamentalisms)浪潮上涨的时代。尽管在区域范围内伊斯兰教、佛教和儒教等宗教的复兴有一定的规模,但基督教无疑是整个全球化运动的隐身主角。从中国、南美和非洲的正统基督教的迅猛发展来看,21世纪将是基督教全球化的时代。也就是说,全球化运动最大的受益者是基督教,而最大的受损者将是非基督教的宗教和信仰意识形态。所以,拭目以待,天国将是全球化运动的最大赢家。

中国教会和基督徒要认真研究和学习全球化运动,从而更好的利用全球化运动造就教会,影响社会,以及对外宣教;并提供正确而实用的理论,指导教会和信徒在全球化运动中,准确定位自己的天国角色和社会角色,智慧地把握教会工作、社会职业和个人生活之间的平衡,从而不致迷失,反而得胜有余。

2、对外宣教:随着共产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昙花一现的消亡,如今基督教会主要面临两大挑战:首先,是无神论世俗文化的挑战,这方面的挑战严重危害着即存教会和信徒的信仰。其次,伊斯兰教势力对全世界的挑战和渗透,这是对福音大使命的严重挑战。使徒保罗的故乡(今土耳其),《启示录》中提到的七个教会所在地,教会早期所召开的、确立正统教义的几次会议所在的城市,如今都在伊斯兰教所控制的地区。

中国教会的正式对外宣教,应该是教会在中国复兴和全面得胜之后。但是,中国教会从现在开始就要预备,可以进行小规模非正式的对外宣教,尤其是要正式针对国内一些异教民族进行宣教,从而获得一些宝贵经验。而当务之急仍然是,通过革新建立正确的教会体制;规范发展神学思想;对中国人传播福音,让汉族等各民族都归于主耶稣基督;实现教会在中国范围内的复兴和得胜。

在宣教历史中,教会一共经历过五次重大的扩张:第一次扩张(公元30-400年),是在使徒教会经历残酷逼迫后,基督教在罗马帝国范围内全面得胜;第二次扩张(公元400-800年),是罗马教会向全欧洲宣教;第三次扩张(公元800-1200年),是教会从欧洲借十字军战争向东方世界的扩张;第四次扩张(公元1200-1700年),是教会在远东的收获时期,其中包括向中国的宣教,教会在日本历史中最繁荣的阶段;第五次扩张(公元1700年至今),主要是教会向美洲新大陆和印度宣教。[9]

尽管在第三次和第四次扩张中,宣教方向主要是从欧洲向东方,但是在东方的教会却始终无法扎根繁荣,而根据世界基督教地理中心的历史性移动,自西向东的宣教方向,却一直是稳步成功的。尽管如今教会的地理中心是在美国,但是教会在韩国的复兴和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已经足够说明未来下一个基督教中心应该是在中国的土地上。那么,中国教会在复兴得胜之后,未来的世界性宣教大方向,应该是继续向西移动。当然,整个亚洲其它的未收割之地,也需要中国教会的积极参与。韩国教会是个好榜样。

因此,从1970年代至今,或许可以称为教会历史中的第六次扩张,而且在以经济为主的全球化运动平台上,正在实现基督教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运动,主要表现在中国、韩国、尼泊尔等东南亚地区,以及南美洲和非洲教会的扎根繁荣和迅猛发展。这还仅仅是刚拉开帷幕而已。

3、影响世界宗教的格局:教会在中国的全面得胜,基督教政权标准的确立,必然深刻影响世界宗教格局。世界基督教的阵营将得到空前的加强,与中国临近的佛教国家、伊斯兰教国家、无神论国家、其它宗教国家,都会感受到震撼和躁动不安。

中国人如今在全世界大量的散布,也许是为中国教会未来的宣教事业布下星罗棋布的驿站。世界各国人口向西方世界的移民,也是经济全球化运动所导致的现象和结果之一。

4、影响世界政治的格局: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未来世界中的对抗,将主要不再是能源和土地的争夺,而是信仰意识形态的对抗。这种信仰意识形态的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或者是内战,或者是国家之间,甚至世界大战。这一点,从当前伊斯兰教与西方世界之间的斗争,就可以清楚地看到。

教会在中国复兴得胜后,在基督教文化为主体的政治生态和社会体系建立之后,根据现代中国人的特点,将会毫不掩饰地通过信仰思想来影响世界政治,并参与意识形态的文化对抗,甚至会不惜诉诸武力(这是一种预测,并非本书的观点)。西方有学者认为,未来基督教化的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强大的盟友。这是有远见的推论,但前提应该是,到那时美国仍然是一个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国家。

结束语

中国教会中的弟兄姐妹们,今天,上帝已经将人类历史中最为伟大而荣耀的属灵使命交给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中传播福音、建立教会、拓展他的无形国度。因此,就让我们紧紧跟随主耶稣基督,尊他为大,依靠圣灵的大能帮助,将上帝真理和爱的火炬通过教会,继续在世界中传递;同时,接过耶稣基督亲自交给使徒们、又从彼得和保罗手中传递下来的福音宣教接力棒,向着标杆直跑。

《罗马书》8:31说:“既是这样,还有什么说的呢。上帝若帮助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

(全文完)

2006年7月21日

作者的Email地址:hsiaoguang@gmail.com

全书中文字数(含脚注): 160,134

敬请关注作者小光的下一部著作:《基督教简明理学》。请众位读者至少为小光向主耶稣基督祈祷一次。谢谢。愿主耶稣基督赐福你。

-------------------------------

本次再版有所修订,中文字数较上版增加,总计(含脚注):161,517

2009年7月10日;2011年12月25日


购买链接: https://www.createspace.com/3391580

http://www.amazon.com/Direction-Churches-Simplified-Chinese-Version/dp/1448644437/ref=sr_1_4?ie=UTF8&qid=1346215943&sr=8-4&keywords=Hsiao+guang


[1] 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说过:民主和自由在一代人当中就可以实现,也能在一代人当中消失。

[2] 前金陵神学院(中国南京)的教师赵秋生认为,可以将当代中国的教会领袖划分为三代:第一代是 1950年代启动教会的老一辈教会领袖,如今年龄是在80岁左右,他们的使命是为主基督做见证。第二代是19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中年教会领袖,如今年龄大约是55岁左右,他们的使命是传扬福音。第三代是1990—2000年代出现的青年教会领袖,现在年龄大约是在40岁左右。他们的使命是建立教会。

[3] 参看理查德·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的著作:《心意更新的牧师》(Reformed Pastor)。

[4] 关于兴起基督教思潮,这是牛津大学一位《旧约》专业博士学生陈益的精辟观点。

[5] 这是恩福基金会(美国·加州)的策略。

[6] 爱德基督教艺术中心的网址:http://www.acac.org.cn

[7] 这是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1980-1988任期)喜欢引用的一节经文。

[8] 参看The Body, Being the Light in Darkness, Part2, 16: Between Two Crosses,作者:Charles Colson with Ellen Santilli Vaughn.,出版社:World Publishing.

[9] 本段内容参考美国一所神学院教授的宣教学授课内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